2022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技术干预(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21 20:50:03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技术干预(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技术干预(完整文档)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5篇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篇1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

摘要: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耐心的工作。本文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指明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对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提出了自我调整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倦怠;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56-01

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人们对教师寄予了较高的期望。“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等都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和要求。在很多人看来,教师职业是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还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实际情况却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许多研究显示,教师不但要承受巨大的职业压力,而且因为需要长期的情感付出,他们也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导致心理枯竭的人群。

一、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情绪、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各种不良反映。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工作热情,最终必然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为:对工作、对学生没有热情,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得过且过;
职业成就感低,觉得自己工作很努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处处受挫;
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不融洽,有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抑郁倾向;
身体上出现亚健康状态,经常腰酸脖子痛,甚至出现脱发、白发等早衰症状。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起因

(一)社会期望值高,教师有着过大的精神压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孩子成为了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家长要求孩子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而且不能受一点儿委屈,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家长会介入进来,对教师不依不饶。学生上体育课、外出活动中的一点点儿小伤,家长都会要求学校和教师负责任。教师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篇2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思考

引语:

当你踏进校园,孩子们一声声清脆的问好已无法舒展你紧锁的双眉;
当你走进教室,同学们婉转悠扬的诵读已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
当你端坐办公桌前,以一句“这点小事也来烦我”打发满含委屈来求助的学生;
当你从积满灰尘的书本下找出一份“古香古色”的教案,在上面稍作圈点甚至只瞄一眼便心安理得地走上讲台……我想提醒你一句:老师,你真的是“老”了。即便你还很年轻,但你的心态已经老了;
即便你自认拥有年轻的心态,但此刻的你一定染上了不少教师感染过或正感染着的一种“职业倦怠症”。

提纲: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及不良影响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
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
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
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
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是呕吐的情况;
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
工作效率降低,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机能性工作障碍。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以致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在认知方面,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
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
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生理症状

1、长期疲劳

2、肌肉紧张

3、躯体失调(多汗、心跳过快过缓、内分泌失调等)

4、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情绪暴躁等)

5、决策技能的降低

6、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7、时间知觉失调

8、劳逸控制失调

社会症状

1、对工作敷衍了事

2、社会退缩、人际关系敏感

3、抱怨与玩世不恭

4、降低效能

5、家庭中的关系不和谐

心理症状

1、否认或责备

2、愤怒与压抑

3、偏执性、强迫症状

4、自我贬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4、教师职业倦怠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工作十来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一个老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

2、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现实新近提出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而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社会在发展,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叛。

3、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独生子女社会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再由学校转嫁到教师身上,教师身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了。沉重负担使不少教师不堪重负,不得不牺牲一个个节假日或者夜晚的休息时间,这更加增添了教师的孤寂感。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如此,必然会使教师失去工作的热情。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与高考实际权重之间的矛盾差异,教育本质属性的规定性与广大家长的客观评价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与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大多又是不可调和的,这势必会极大地扼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使教师自我价值丧失,教师的合理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至于学生良知的养育、人格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教师的评价系统,这往往会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

5、教育环境的暗示作用。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都是以牺牲作为其本质要素,这样的观念只会给教师带来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非要以毁灭自己作为代价的话,那谁还愿意从事该职业呢?再加上周围许多教师的一生都是在高考的重压下消耗完了生命,这也给一些教师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感觉职业的无奈。

6、部分教师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7、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

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

工作压力,占44.06%

家庭压力,占23.11%

学校压力,占16.63%

需求压力,占7.56%

人际压力,占5.4%

社会压力,占3.24%

四、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感叹“一个重大的新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倦怠的感觉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并预言“如果不能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学生是教师倦怠结果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倦怠的产生,教师会从感情上远离学生,从心理上疏远学生,对学生冷漠、厌倦,实行“放羊式”教育,有的甚至视学生为宣泄的对象,动辄责怪、迁怒,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和行为等来对待学生。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毋庸置疑,倦怠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解决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个体应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只在一生中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倦怠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方面。作为教师本人,更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再有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与其限制性,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才能使教师消除那些事业上的迷思,做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其实学生是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4、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术来应付压力),在一旦出现焦虑性的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休假几天,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5、投入社会,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研究表明,当威胁健康的因素发生时,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比那些经常有朋友交往,具有较多社会支持的人更可能生病或死亡。任何人都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持续时间过长,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情况严重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来争取必要的心理援助。

6、坚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压力和倦怠,一方面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应付能力增强;
另一方面,用于锻炼的时间减少了笼罩于压力情境的时间,某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也能提供难得的“空闲”机会,可以对问题加以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育锻炼要有规律和持之以恒,以适量和娱乐性为原则。过量或竞争性强的运动不但不会减轻压力,其本身也是压力的潜在来源。

7、提高处理问题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造成教师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让教学得以在安静,有纪律的情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减少教师的挫折感,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和你顶嘴,或因学校某些不公平的事让你愤愤不平时,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所不及的事时,你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像旁观者一样告诉自己,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没有挫折就失去了奋斗。你为一件烦恼的事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喊一声:生命太短暂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做……便会豁然猛醒,悟透人生。

8、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应当更新评价机制。

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忧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是作为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

• 结束语

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要想抛开压力,就要自我寻找成功感,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又何谈倦怠呢!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篇3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现在作为乡镇教师的我们,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
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
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客观原因在于:(1)经常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有些老师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长期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3)没有人给教师做榜样,现在的校长甚至副校长普遍不在一线上课,说起教育大道理比所谓的教育专家还在行,说一套做一套,还有几个优秀教师在挑选学生上也总是爱占便宜,总之没有任何示范性可言,这样导致年轻教师用不了几年就迷失了方向。

现在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还有以下主观原因:(1)个人修养比不上以前的老教师,在平心静气上下得功夫不够;
(2)在执行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上不够规范,有时候还过分理想化,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我行我素,敷衍了事,要么热情似火,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导致自己身心疲惫;
(3)作息时间不够规律。现在的人普遍有晚睡晚起的不好习惯,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现实原因,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可能就更加残酷一点了,如果不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就从“晚睡晚起”变成了“晚睡早起”了。带着疲惫的身体状态,在白天烦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身心皆以疲劳,如果又是长此以往,而又不寻思去改善和改变,又如何不引起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呢?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以上主客观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与解决和寻思对策:

第一,我觉得学校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
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
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
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这样应该可以避免教师倦怠罢。

第二,校领导还是得为教师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和副校长还是要在第一线教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一线的教学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学校管理规定和政策,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和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开会学习只能是“催眠会”,教师如何又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呢?因此,我强烈建议教育部门:不带考试科目的老师不要做校长,没有能力兼课一个班的校长应该早点辞职。

第三,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我认为要从观念上要很清楚,教师这个职业是必须要终身学习的,这就包括各个方面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学习,多外出听课学习,多进修充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把自己的课堂上得很精彩,学生学得愉快,老师也会被这愉快感染,进而找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找到简单单纯的快乐!

第四,教师要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尤其要培养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业余习惯。现在部分中老年教师有下班熬夜打麻将的习惯,部分年轻教师有熬夜上网的习惯,这都会影响当天休息和人体精力正常的恢复和代谢。现在医学和心理学认为:生理决定心理。因此,我建议有不良爱好的教师早点改掉不好的习惯,让咱们早点过上“早起早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充电啊!

第五,教师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我们渴望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条件和改善,但是可以预见的将来,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可避免,还是一位哲人说得好“我们无法改变全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只要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严格规范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脚踏实地,不缺位,不越位,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你就发现自己的身心也就和谐了,原来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应该到了该享受普通公民应该享受的生活的时候了:不懈怠,不折腾,按照教育的规律做一个教师该做的事情!唯有如此,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感才会减轻,教师这个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们的心情才会阳光起来。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篇4

教师职业倦怠

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指的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职业倦怠症心理表现:没有竞争热情;
逐渐失去工作乐趣,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
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
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感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作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
,对工作失去兴趣, 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
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

2、职业倦怠症生理表现: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经常产生疲劳感, 背痛、头晕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活动力缺乏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饭;
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

3、职业倦怠症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纯粹是为了工资而来上班。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1、教学效果下降

教师的身心与疲劳过度,对学生的观察、教育能力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对学生的心理援助,管理指导等精神维持能力也会随之变得低下,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学方法的不灵活或出现失常现象,在工作上变得机械,工作效率低,工作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
2、人际关系紧张
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使用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来对待学生,实则是一种身心疲倦,压力增大后所产生的“危险信号”。教师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3、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教师的职业倦怠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和情绪表现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
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
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

“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

扮演着 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多重角色。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教师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1、在枯燥单调的工作环境中,教师远离了创新

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单一而重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教室与办公室这两点一线间穿梭,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而且还要保持几近相同的工作节奏,像那山间溪流,雨不增旱不减。日子久了,天真活泼而富有个性的面孔,在教师的眼中逐渐变得刻板。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真。在教学过程中本应是充斥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的创造性。但在这样枯燥的工作环境中,连起码的新鲜感都没有了,创新又从何谈起。

2、过重的工作负荷下,教师丧失了激情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教师工作负荷的强度是很多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每周要上课20节左右,同时要完成同等课时的备课,除此以外还要批改作业和单元测试,写教育随笔。在这种夜以继日的对工作的应付中,教师被拖得身心疲惫。当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为过去,教师则更多地将“平平淡淡才是真”作为人生的信条。没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渐没有了追求,倦怠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3、如影随形的精神压力,让教师身心疲惫

教师的工作时间算起来并不是很长,但那种因为模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而给教师的精神空间带来的永无止境的占据,是一般人不容易承受的。学生和教学充斥了教师生活的全部,即使走出了校门,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学生和教学。在家过个周末,也割舍不了对学生的那种千丝万缕的挂念。长期处在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下,教师往往很难较快又较好的完成角色的换位,这又往往会成为导致教师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用分数给学生排队,用成绩给教师排队的现象依然存在,依然是压在教师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4、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5、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6、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7、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8、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

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将教师的压力源归纳为六类
工作压力,占44.06%家庭压力,占23.11%学校压力,占16.63%需求压力,占7.56%人际压力,占5.4%社会压力,占3.24%

四、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承诺,让广大教师无经济上的忧虑,安心工作。这些年,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工作的幸福。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们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的。要舍得投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
要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真正实现多劳多得;
要多给认真工作的教师提供讲课、表彰的机会;
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例如:今年,我要把班级管理好,形成一个什么特色;
我要在学校讲一节公开课;
我要有一篇文章发表等等。当某一件事情做成了,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自己会充满惊喜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对个人、对工作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身的倦怠,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热情与爱心,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种心理。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篇5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培训心得体会

隋之峰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的讲座之后,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新的认识:倦怠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并应有效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职业的现实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但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教师们深感当年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教师都做到了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

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使得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工作。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达标要求,令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
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作为社会人肩负生活重压

教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教师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还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家长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因此,教师不得不面对种种社会压力的困扰。

二、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2.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3.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4.坚持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

另外,社会、学校在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同时,有必要将对教师的要求与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结合起来,为教师排扰解难,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把教师作为关怀的主体予以高度关注,而不仅仅将其看成是为了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客体。只有使教师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和可能。

推荐访问:倦怠 干预 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技术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 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方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