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2022年)

时间:2022-10-28 11:20:08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2022年),供大家参考。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2022年)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与七年前相比,文件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增加至 15 种,并对“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等内容进行了深刻阐释。解决“难下”顽疾,是激发干部队伍活水的一剂良药。如果下不去、下不顺、下不服,就容易割裂干群间的血肉联系、产生情感鸿沟。

 以“启智育心”之术,打破“官本位”怪圈,彻底清除思想“污垢”。“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当官就是要上”“即使不能上,也要保住位置”等扭曲观念,在个别干部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在他们眼中,一旦“下来”,不仅政治前途受损、待遇下滑,而且无法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等小团体持续谋“福利”,所以只想以“上”求“荣”,不愿以“下”取“辱”。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没有拧紧,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树牢。为了摒弃错误认知,领导干部首先要勤掸“思想尘”,反思“上”是为了躬身实干还是为了当“官老爷”,是为了党的伟大事业还是为了个人颜面。只有把问题想清楚了、答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应对“下”的考验。

  以“正气润心”之法,突破“讲人情”怪圈,全面营造用人“清风”。乘着这次改革的“东风”,“能下”问题不再如以往那么敏感,而是成为调整干部队伍的常态。过去,一些自认为存在留任风险的干部,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找关系,以同学、战友、亲戚等名义打电话、写条子、请客送礼。同时,受“以和为贵”“一团和气”等思想影响,“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好人主义”处世哲学也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决策。名义上是当爱护干部的“好好先生”,实则缺乏让干部“下来”的狠心,成为变相的“为官不为”。因此,既要在干部群体中树立讲正气、顾大局的良好氛围,从严惩治在干部考核、任用当中划“小圈子”、拉“小山头”的现象,又要积极宣传“能上能下”政策内容,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专题研讨,重塑干部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以“扶业慧心”之策,力破“下终身”怪圈,重点克服教育“软肋”。新版《规定》提出了“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符合条件的还“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惩治,治是根本,惩是为了治。”让干部“下”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打压、处罚,而在于“跌倒”之后的“搀扶”、“落水”之后的“打捞”。对于不担当、不担责、不担事的干部,只要他不讳疾忌医、屡教不改,而是愿意治疗、愿意改正,组织部门应当安排专人开展谈心谈话,有计划选派到培训基地接受再教育,

 帮助他重回正轨。再者,有些干部“下来”是因个人专长、性格特征等不适宜担任现职。针对这类群体,应及时建立跟踪指导档案,综合考量岗位需求、干部素质、班子整体配备,让优秀干部找准“位”且谋好“政”。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规定》第四条明确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下的问题,聚焦“下”的情形,完善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15 种具体红线。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安排,在思想转变上入手、在执行落实上发力、在跟踪管理上收尾,让领导干部敢“下”、真“下”且不躺“下”,打通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渠道,进一步引导领导干部跳出舒适圈,自觉摒弃懒政怠政之风,推动形成激励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在思想转变上入手,营造“敢下”的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长久以来,干部中存在“即使不能上,也要保住位置”“不犯错不下”等陈旧观念,以及社会舆论对干部“上”“下”问题的认识偏差,对一些想“下”、想“出”的干部造成压力,成为阻碍干部敢“下”的思想障碍。因此,引导干部转变观念就成为了解决干部能不能“下”的问题先导。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学习、各级干部大会上,强调“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思想,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惯性思维,大力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便是错”的从政观念,帮助干部队伍卸下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上”与“下”。其次,要在社会上加大《规定》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并了解干部能“上”能“下”的有关情况,为干部“能上能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消除人们对“上”与“下”的误解和偏见,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

  在执行落实上发力,解决“真下”的难点。“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制度制定是保障,贯彻执行是关键。此次,《规定》修订重点聚焦于“下”,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理解《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将真“下”执行到底。要

 用好分析研判和考核考察等标尺,对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体检”,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全方位考察干部的日常表现,聚焦“实干业绩”,用好考核“指挥棒”,画好干部“精准画像”,对照“规定”这面镜子,将“落后者”识别出来,区分不同情形,采取调离岗位、改任职级、免职等方式调整,打通干部“下”的渠道。此外,要科学规范组织程序,人事考察时要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构建干部“下”的工作监督体系,推动干部“下”之有理、“下”之有据,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在跟踪管理上收尾,破拆“躺下”。

 的温床。推动干部“下”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在现实工作中,干部并不怕一时之“下”,而是害怕一直在“下”,所以一旦被“下”,有的干部就干脆躺平,失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规定》旨在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因此,对于“下”的干部,不能一“下”了之,要让干部“能上能下”“下者能够重上”。各级组织部门要强化跟踪管理,对于“下”的干部,做到关心关爱,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定期考察工作表现,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激励“下”的干部立足新岗位、追求新作为。同时也要畅通“能上能下”的双向通道,让“下”的干部看到“上”的希望,对于“下”的干部能够改正错误、改进有效、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要果断启用,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

 积极营造“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进而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规定》全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就是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唯有“三措并举”走好能上能下“双行道”,才能倒逼党员干部“不懈怠、不停步”,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充沛活力。

 树立正确的“为政观念”,做到“上不骄傲、下不气馁”。领导干部“能上”是担当,“能下”是胸怀。“上”意味着使命责任,要不骄不躁、求真务实、坚守本心、忘情奉献,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下”意味着机遇挑战,要不卑不亢、勇往直前、锚定方向、接续奋斗,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断锤炼干事创业本领,继续发光发热。党员干部要涵养“能上”

 的奋进意识和“能下”的思想认识,根除“官本位”“上荣下辱”“下必有过”等思维障碍,矫正“只争位置,不争作为”“只争荣誉,不争贡献”的错误价值观,坚持无论是“上”还是“下”都泰然自若,筑牢信仰之基,不坠青云之志,真正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建立公正的“评价标准”,做到“上之有则、下之有据”。干部“能下”是个老大难问题,难就难在对“下”的理解和适用上。《规定》充实完善了“下”的标准,规范了“下”的方式,整合了“下”的渠道,为各地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供了有力依据。各地要坚持以《规定》为准绳,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一套完整系统、具体明确的考核制度体系,精化、细化、量化考核标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同时还要严密考核操作程序,提升考核考察的科学性与透明度,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既不能因好人主义作祟而避重就轻、放人一马,也不能因狭隘集体主义而刻意打压、伺机报复,要严密纪律,力求“上下皆有则”,让“下者”下得心服,让“上者”上的信服。

 构建畅通的“晋升渠道”,做到“上有干劲、下有冲劲”。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不仅要让干部“下得来”,更要“上得去”,实现“上下畅通”才能让干部队伍“动起来”,让政治生态“活起来”。要健全和完善干部“上下”后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干部跟踪管理,对于提拔“上”的干部要加强

 日常监督,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放松,常念“紧箍咒”,保障干部队伍“干净”更有“干劲”;对于调整下来的干部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与现实表现,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在思想、能力、作风等全方位改造提升。经分析研判后,对于表现突出的干部可依规任用,让干部“下”后有盼头、有劲头,推动“能上能下”形成良性循环。

推荐访问:能上能下 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3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