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1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10-21 20:40:10 手机站 阅读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连续两天来,县委书记陈xx分别到乌烈镇、石碌镇及叉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进一步抓好脱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13篇,供大家参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13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1

  连续两天来,县委书记陈xx分别到乌烈镇、石碌镇及叉河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并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进一步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Xx日下午,县委书记陈xx到乌烈镇白石村,与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及工作队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把握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回头看”工作,找准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做好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以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确保脱贫群体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保障脱贫不返贫。驻村工作队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示范引领的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白石村,陈xx详细了解白石黑米的种植、销售等情况。据了解,“白石黑米”被列入县政府“一村一品”发展项目,2013年注册成地域性商标“白石黑米”,目前全村种植面积约1000亩。他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基础,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做好产业帮扶,充分发挥白石村的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黑米产业,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提高黑米知名度,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符群芳。

   xx日上午,县委书记陈xx到石碌镇片石村,查看村庄规划、房屋建设、人居环境,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难点等情况。他强调,要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各项衔接政策,结合实际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序衔接乡村振兴。要科学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要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做好迎接国家、省考核评估工作。

   在孔车村,陈xx实地调研了昌江富宝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产业规模、经营模式、市场行情、发展前景,以及吸纳村民就业增收等情况。他强调,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保障和技术、资金支持,助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合作社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吸纳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提振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发展的信心,增强村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陈xx还遍访了片石村脱贫户刘因越、刘亚出,以及孔车村脱贫户张育民。

   xx日下午,陈xx到叉河镇叉河村和坎头村开展遍访脱贫户活动,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叉河镇叉河村的脱贫户豹英娇家里,陈xx与她亲切交谈,详细了解其住房保障、教育资助等政策落实情况。得知豹英娇夫妇目前在昌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务工,家里还圈养牛和猪,人均年收入约有2万元,并获得省脱贫光荣户的称号,陈xx十分高兴,鼓励她和家人要坚定信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坎头村脱贫户林燕英家里,陈xx认真询问其住房、务工、子女接受教育及种养殖情况,鼓励她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生活越过越好。

   县委办、县乡村振兴局、乌烈镇、石碌镇、叉河镇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2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3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续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4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5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x委、x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x委新决策新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按照“一三三”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稳步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一是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检测,全x“两类户”共x户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类型为家庭成员患病和劳动力较弱两类。针对主要致贫返贫风险,分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稳定户扎实巩固,边缘户不再陷入贫困。对有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力的家庭,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弱劳力或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资产收益分红、集体经济组织帮带等办法稳定增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为全x所有脱贫户投保返贫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构筑最后防线。目前,x户“两类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x户,纳入社会兜底的x户,返贫险投保率达到x%,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和社会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建好搬迁群众“一卡一库一台账”(培训卡、岗位信息数据库、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员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x脱贫人口就业x人,其中:省外务工x人,省内县外务工x人,县内务工x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群众有合适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x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x人。积极推进迁出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xx率先实施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搬迁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现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产业和生态共同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是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整改。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以“三实三清”工作举措,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责任压实,目标任务清楚,x月x日我x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启动了排查整改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责任进行了细化,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将问题整改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排查扎实,短板弱项清底,由行业部门牵头负责,乡村为排查主体,所有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参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逐户走访、逐户查验、逐户摸排,切实摸清问题底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逐村逐人进行排查,全x不存在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的现象,x名残疾儿童全部实行送教上门;住房安全情况正在排查中。整改务实,问题隐患清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督办。x医保局针对常年卧病在床的贫困人员,联合x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上门鉴定,确保全x符合慢性病标准x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x水利局对全xx个乡镇x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回头看”,对隔离措施不完善等日常维护管理方面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护,做到“动态维护、静态清零”。

抓好巩固衔接,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转型出雏型”相适应的“三农”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我xx创新开拓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抓好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三个机制”,确保政策衔接不留空白,工作对接不留空档。

一是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在义务教育方面,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医疗方面,接续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制度,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做到“应管尽管”。在住房安全方面,严格执行《xx省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乡村两级住房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启动实施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

二是完善项目衔接机制,巩固拓展资产收益成果。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扶贫项目,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的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在突出带贫益贫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市改革、盘活利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评估,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x“xxx”的整体布局,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建好项目库,今年以来,共批复巩固提升项目x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x%。

三是完善产业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打造x个商贸物流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真正用市场牵引拉动两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优势品牌的宣传包装策划,以品牌促发展,以品质促增收。积极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培育壮大x户家庭农场、x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优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压茬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典型、串点成线、辐射扩面、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村更富的目标。

(一)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以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地。远近结合抓规划。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快完成我x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分类布局,有序推进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统筹做好乡(镇)村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补短强弱抓建设。坚持把农村“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不断创优发展“软实力”,不断厚植民生福祉。统筹兼顾抓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完成x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管理试点任务,健全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的“股权证”变成“分红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前期准备,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x个搬迁村整村流转,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二)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打造x个示范村和x个衔接样板村,以点带面,串点连线,以区域性打造带动整体性发展。加大“三化一改善”力度,着力推动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绿化美化。创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社城、郝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x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着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

(三)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坚持“三个狠抓”,把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奋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第一,狠抓党建引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持续开展“xx”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持续深入开展“三创”活动,大力引才回乡,重点在“能人”选育用管上下功夫。持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以“五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狠抓自治创新,夯实村民自治基础。着力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xx农村干部管理细则(试行)》等制度。持续推行爱心超市、孝善养老等机制办法,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x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启动殡葬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第三,狠抓法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树立法治理念,发挥“德治润化”作用,努力实现以“三治”成效促“三零”创建。持续推进“三治三零”工作创建,加快“全科网格”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倾,落细落小网格治理服务单元,确保实现“三零”达标村(社区)达到x%以上的目标。持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推行“网格+x”模式,缩网赋能提质,管理服务做到“网”尽百姓事、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通农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继续发扬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苦干实干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xx“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6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7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乡村振兴局的正确指导下,龙苍沟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一刻不停、毫不放,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促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龙苍沟镇位于荥经县南部,距荥经县城17公里,雅西高速贯穿而过。全镇幅员面积412平方公里,辖4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人口2372户、7515人,常住人口约3823人。经过历年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和动态调整后,目前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03户208人,2018年我镇全面实现“一超六有”脱贫目标。2017年贫困村万年村实现摘帽脱贫,达到有通村公路、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通信网络等“一低五有”指标。全镇的支柱产业是林竹、煤炭和新型镇村旅游业。

(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力实现脱贫户稳定脱贫

在龙苍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针对全镇脱贫户103户208人的具体情况,按照“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和“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从7个方面分门别类进行持续巩固和帮扶。

1、政策兜底。对年事已高、因病丧失劳动力的脱贫户、困难群体帮助其落实政策兜底,全镇脱贫人员中已落实低保人数为108人、五保人数为16人,有效利用“双线合一”政策保障这一群体稳定脱贫。为36位残疾脱贫户落实了生活补贴,确保其稳定转移性收入。

2、医疗保障。将所有脱贫户纳入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中,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对于家庭成员突发意外造成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的一般农户进行动态监测,牵头联系医保部门和民政部门进行医疗救助,减轻农户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返贫。

3、教育帮扶。采用多位一体学生扶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全面实施幼儿保教费免除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中(职高)大学教育资助补助、“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扶助政策。截至目前,累计扶助脱贫学生121人,共投入资金19余万元。切实保障每名适龄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全面落实助学行动、社会帮扶等政策,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实效,我镇与市级帮扶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脱贫户进行结对帮扶,2018年以来龙苍沟镇万年村20名学生已成功与来自上海、香港、澳门的爱心人士对接成功,形成长效机制,享受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每年达到4万元。

4、住房改造到户。我镇大力实施脱贫户住房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对2014年以来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认真全面摸排核实,在确保脱贫户住房质量安全不遗漏一户的同时,同时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改厨改厕,不断提升脱贫户居住环境。近期,我镇采用屋面“打胶补漏”新型防水材料,完成1户房屋全方位检查、修缮工作达到居住舒服、安全舒适标准。

5、通讯用电。全镇居民全部通电,并及时为没有电视机的脱贫户购置电视机,安装了信号接收机。

6、饮水安全。在市水务局协调下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修建蓄水池、净水池、安装管道,先后解决了135户562人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全镇范围均已接通自来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入户。在县政协、县水利局、国润供排水公司的支持下,落实“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各项要求,切实解决李家山25户、1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7人)冬季枯水期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7、稳岗就业。对缺乏就业渠道的脱贫户进行项目引导,帮助在荥经当地学技术、找务工项目。今年组织现场招聘会12场,提供农村公益性岗位45个、养路段务工7人。同时,积极对接就业局为我镇121名外出务工脱贫户争取务工奖补政策,目前正在落实务工奖补,争取在9月底将务工奖补发放到位,提高脱贫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二)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构造持续自主脱贫能力

紧紧扭住脱贫群众收入这个核心,探索产业扶贫造血扶贫增收之路。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为目标,确保脱贫群众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

1.生态旅游稳步推进。龙苍沟镇围绕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南入口社区开发及桌山康养基地打造的良好优势契机,充分发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通过“连线成片、串珠成链”,促进产业规模发展,推动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共整合资金2200余万元用于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同步共建成林竹基地2万亩、中山茶400余亩、方竹笋2000亩。实施“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镇两区、一带一环两版块”的镇域产业扶贫空间结构,构造果蔬林竹环线、周坪金山环线2条。

2.长短结合促增收。针对每户脱贫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策”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通过送政策、送种养、送技术、教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脱贫群众发展经济林木、养殖、三产务工等长效产业,推行“林+养殖”、庭院经济等模式,帮助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小家禽、牲畜等“短平快”项目。仅2014—2020年,为脱贫户送去鸡苗500余只,猪羊40余头,发放农机肥料20吨。

3.新型经营助脱贫。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种植规模和效益,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渠道。全镇脱贫村、非脱贫村合作社7家,新型经营主体6家,竹笋加工合作社、苗木抚育基地、小龙虾生产基地等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各村委会成立开发公司,以农旅开发、产业环线建设为契机,通过包装大熊猫生态旅游示范地、川西重要康养度假地等形象定位,通过具体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采取流转脱贫户的房屋和土地作为产业资源,提档升级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此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够同步带动周边脱贫群众积极参与务工,有力带动全镇群众脱贫致富。

4.金融信贷解困难。构建“优惠信贷政策+产业支撑”模式,采取无息贷款的方式用于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带动脱贫户融入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脱贫户发展难的困境。截至2020年,全镇共有37名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参与贷款项目,共贷款163万元(截至2021年6月我镇剩余小额信贷14.7万元),为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资金保证。同时,通过借款产业扶持基金又为27名万年村脱贫户提供10万元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有力地带动脱贫群众脱贫奔康。

(三)对接落地各类扶贫资金项目

2021年全镇编报争取以工代赈项目2个,估算总投资350万元,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争取到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5万元。建设内容为改扩建道路全长4.6公里,将原有道路扩宽至5米并硬化;配套雨污排水沟渠、涵洞,增设挡墙、回车道等。项目预计吸纳脱贫人员务工3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7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工,完成总进度的15%,累计完成投资52.5万元,预计12月完工。目前已按照合同要求准备支付工程启动资金即合同总价款的30%。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务工就业、发展自主就业和劳务派遣共20余人,增加脱贫不稳当户收入,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地方路网,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同时,针对项目资金使用进度,建立村级项目定期分析会商制度、扶贫项目台账月报制度,对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实施进度跟踪督导、定期通报,确保危旧房改造、产业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扶贫重点项目在上半年全面开工,10月底前全面完工。做到项目清单管理和项目库建设,分行业、分系统开展好各级项目资金的对接衔接,实施好“资金清单”和“项目清单”,做好扶贫资金的承接和拨付工作,为攻坚一线提供充足“弹药”,确保资金支付进度符合《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相关规定。

(四)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

根据荥经县乡村振兴局要求,我镇以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的全覆盖、地毯式摸排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形成摸排小组,划分摸排线路和人员分工,按照《荥经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以排、访、评三步工作法,对我镇范围内所有农村人口进行排查,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所有农村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和监测。通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的集中排查上报数据,我镇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领导小组再次组织4个行政村摸排小组组长实地抽查,分析研判。锁定我镇万年村8组农户胡洪贵因妻子瘫痪,儿子身患尿毒症,导致医疗费用支出骤增,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基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存在致贫风险,故新增胡洪贵1户3人为监测对象,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根据相关行业部门反馈数据该户不存在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形)。

目前我镇已根据新增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牵头对接民政部门帮助全家落实低保,同时为户主落实公益性岗位,后期我镇将继续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台账对镇内因家庭突发意外状况造成脱贫不稳定的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

(一)工作合力不够。部分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下乡村振兴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办法不多,与上级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力度减弱,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年来我镇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投入到了贫困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思考的不多,推进建设的较少,部分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挖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不强,导致乡村振兴工作步伐慢。

(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全镇的支柱产业是林竹、煤炭和森林康养度假产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产供销一体化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户与经营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较弱,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一)加强项目监测指导管理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采用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法,提高扶贫项目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加大财政预算内项目的施工管理和监督,实行定期督办、现场检查,保障进度、质量和安全。强化扶贫项目风险意识,做好前期论证、监测指导和风险化解,重点防范脱贫户产业失败风险、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风险、打着扶贫旗号举债借债加重政府债务风险等,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干部担当作为

狠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实践区建设契机,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建强配优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抓好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实施“扶智+坝坝会”等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的能力,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勤劳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为如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贫困群众宣传发动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提升脱贫攻坚效果,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增强贫困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扶贫思想。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与感恩奋进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引领,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深化“四好村”创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等精神文化扶贫活动,抓好贫困群众宣传发动、教育引导,提高主动脱贫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8

  一、基本情况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二、脱贫攻坚情况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三、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情况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续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四、下步乡村振兴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9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充分把握今年以来工作调整和政策衔接的空窗期,对攻坚期内推开的扶贫项目资产、扶贫档案、问题整改等工作进行全面清底,不留尾巴。一是全面开展攻坚期扶贫资金项目清理规范,在2020年基本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期间所有的扶贫资金、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完成xxxx个项目的清理核查,进一步厘清资金来源、查清资金去向、核清项目情况、规范运营管护、规范项目档案。二是全面展开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完成xx个部门、xxx个贫困村、xxx个非贫困村及xx万卷一户一档的资料整理,全部完成后,将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移交县档案馆。三是全面进行攻坚期政策落实核查及问题整改,重点对小额信贷、光伏补贴、雨露计划、孝老爱亲等到村到户政策进行全面盘点,发现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兑现。共核补小额信贷xx户、雨露计划xx户、孝老爱亲xx万元。同时,对照国考反馈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xx个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落实。四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总结形成《xx县脱贫攻坚成效汇编》《xxx县贫困村脱贫档案》《xx县百户脱贫案例》等三本资料汇编,全景式再现、全程式记录过往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紧紧盯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由村到乡到县自下而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确定390名乡村两级信息监测员,返贫风险每月监测;与医保、残联、民政、教育、水利、住建等部门,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共享预警机制,重点数据每月调度。二季度动态调整后,脱贫人口自然减少xx人、新增xx人,全县脱贫人口变更为xx户xx人。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新确定监测对象xx户xx人;原有“两类户”按照xxx元收入标准重新归类后,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xx户xxx人、严重困难户xxx户xxx人。三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上半年资助学生xxx人次、xxx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xxx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低保户xxx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xx户、贫困边缘户xx户;1-8月住院xxxx人次、综合报销xxxx万元、报销比例xxx%,慢性病报销xxx人次、xxx万元、报销率xxx%,双签约服务xxx户次。五是接继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向x个易地搬迁安置村派驻工作队xx支,联合移民党支部或迁入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新安排资金xxx万元,对移民小区后续产业进行扶持,充分吸纳搬迁劳动务就业,有劳动力xxx户搬迁家庭,实现就业劳动力xxx人,达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要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围绕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对标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举措,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务工就业、乡村建设推进等方面工作落实,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迈好第一步、破好第一局。一是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安排资金xxx余万元,重点支持旅游康养、中药材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在成功进行xx、xx等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借助全市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机遇,重点支持xx个村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促进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切实补齐发展短板,安排专项资金xxx万元,对包括非贫困村在内的农村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网络信号等问题进行支持,特别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中心村和空心村分类支持,逐步解决视觉贫困问题。三是全力推动务工就业,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扎实推进稳岗就业,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xx人,比上年增加xxx%;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10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x委、x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x委新决策新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按照“一三三”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稳步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一、坚守“一条底线”,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一是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检测,全x“两类户”共x户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类型为家庭成员患病和劳动力较弱两类。针对主要致贫返贫风险,分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稳定户扎实巩固,边缘户不再陷入贫困。对有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力的家庭,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弱劳力或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资产收益分红、集体经济组织帮带等办法稳定增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为全x所有脱贫户投保返贫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构筑最后防线。目前,x户“两类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x户,纳入社会兜底的x户,返贫险投保率达到x%,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和社会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建好搬迁群众“一卡一库一台账”(培训卡、岗位信息数据库、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员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x脱贫人口就业x人,其中:省外务工x人,省内县外务工x人,县内务工x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群众有合适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x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x人。积极推进迁出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xx率先实施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搬迁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现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产业和生态共同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是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整改。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以“三实三清”工作举措,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责任压实,目标任务清楚,x月x日我x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启动了排查整改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责任进行了细化,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将问题整改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排查扎实,短板弱项清底,由行业部门牵头负责,乡村为排查主体,所有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参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逐户走访、逐户查验、逐户摸排,切实摸清问题底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逐村逐人进行排查,全x不存在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的现象,x名残疾儿童全部实行送教上门;住房安全情况正在排查中。整改务实,问题隐患清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督办。x医保局针对常年卧病在床的贫困人员,联合x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上门鉴定,确保全x符合慢性病标准x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x水利局对全xx个乡镇x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回头看”,对隔离措施不完善等日常维护管理方面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护,做到“动态维护、静态清零”。

  二、完善“三个机制”,确保衔接过程“起步稳”

  抓好巩固衔接,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转型出雏型”相适应的“三农”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我xx创新开拓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抓好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三个机制”,确保政策衔接不留空白,工作对接不留空档。

  一是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在义务教育方面,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医疗方面,接续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制度,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做到“应管尽管”。在住房安全方面,严格执行《xx省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乡村两级住房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启动实施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

  二是完善项目衔接机制,巩固拓展资产收益成果。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扶贫项目,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的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在突出带贫益贫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市改革、盘活利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评估,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x“xxx”的整体布局,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建好项目库,今年以来,共批复巩固提升项目x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x%。

  三是完善产业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打造x个商贸物流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真正用市场牵引拉动两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优势品牌的宣传包装策划,以品牌促发展,以品质促增收。积极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培育壮大x户家庭农场、x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优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三、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振兴“提成色”

  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压茬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典型、串点成线、辐射扩面、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村更富的目标。

  (一)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以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地。远近结合抓规划。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快完成我x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分类布局,有序推进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统筹做好乡(镇)村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补短强弱抓建设。坚持把农村“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不断创优发展“软实力”,不断厚植民生福祉。统筹兼顾抓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完成x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管理试点任务,健全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的“股权证”变成“分红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前期准备,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x个搬迁村整村流转,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二)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打造x个示范村和x个衔接样板村,以点带面,串点连线,以区域性打造带动整体性发展。加大“三化一改善”力度,着力推动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绿化美化。创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社城、郝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x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着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

  (三)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坚持“三个狠抓”,把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奋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第一,狠抓党建引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持续开展“xx”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持续深入开展“三创”活动,大力引才回乡,重点在“能人”选育用管上下功夫。持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以“五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狠抓自治创新,夯实村民自治基础。着力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xx农村干部管理细则(试行)》等制度。持续推行爱心超市、孝善养老等机制办法,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x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启动殡葬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第三,狠抓法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树立法治理念,发挥“德治润化”作用,努力实现以“三治”成效促“三零”创建。持续推进“三治三零”工作创建,加快“全科网格”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倾,落细落小网格治理服务单元,确保实现“三零”达标村(社区)达到x%以上的目标。持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推行“网格+x”模式,缩网赋能提质,管理服务做到“网”尽百姓事、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通农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继续发扬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苦干实干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xx“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11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乡村振兴局的正确指导下,龙苍沟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一刻不停、毫不放,狠抓工作推进和落实,促使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龙苍沟镇位于荥经县南部,距荥经县城17公里,雅西高速贯穿而过。全镇幅员面积412平方公里,辖4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人口2372户、7515人,常住人口约3823人。经过历年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和动态调整后,目前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03户208人,2018年我镇全面实现“一超六有”脱贫目标。2017年贫困村万年村实现摘帽脱贫,达到有通村公路、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通信网络等“一低五有”指标。全镇的支柱产业是林竹、煤炭和新型镇村旅游业。

  二、2021年工作进展

  (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力实现脱贫户稳定脱贫

  在龙苍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针对全镇脱贫户103户208人的具体情况,按照“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和“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从7个方面分门别类进行持续巩固和帮扶。

  1、政策兜底。对年事已高、因病丧失劳动力的脱贫户、困难群体帮助其落实政策兜底,全镇脱贫人员中已落实低保人数为108人、五保人数为16人,有效利用“双线合一”政策保障这一群体稳定脱贫。为36位残疾脱贫户落实了生活补贴,确保其稳定转移性收入。

  2、医疗保障。将所有脱贫户纳入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中,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对于家庭成员突发意外造成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的一般农户进行动态监测,牵头联系医保部门和民政部门进行医疗救助,减轻农户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返贫。

  3、教育帮扶。采用多位一体学生扶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全面实施幼儿保教费免除义务教育“三免一补”、高中(职高)大学教育资助补助、“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扶助政策。截至目前,累计扶助脱贫学生121人,共投入资金19余万元。切实保障每名适龄学生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全面落实助学行动、社会帮扶等政策,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帮扶实效,我镇与市级帮扶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与脱贫户进行结对帮扶,2018年以来龙苍沟镇万年村20名学生已成功与来自上海、香港、澳门的爱心人士对接成功,形成长效机制,享受爱心人士的捐资助学,每年达到4万元。

  4、住房改造到户。我镇大力实施脱贫户住房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对2014年以来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认真全面摸排核实,在确保脱贫户住房质量安全不遗漏一户的同时,同时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改厨改厕,不断提升脱贫户居住环境。近期,我镇采用屋面“打胶补漏”新型防水材料,完成1户房屋全方位检查、修缮工作达到居住舒服、安全舒适标准。

  5、通讯用电。全镇居民全部通电,并及时为没有电视机的脱贫户购置电视机,安装了信号接收机。

  6、饮水安全。在市水务局协调下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修建蓄水池、净水池、安装管道,先后解决了135户562人安全饮水问题,目前全镇范围均已接通自来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入户。在县政协、县水利局、国润供排水公司的支持下,落实“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各项要求,切实解决李家山25户、1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户7人)冬季枯水期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7、稳岗就业。对缺乏就业渠道的脱贫户进行项目引导,帮助在荥经当地学技术、找务工项目。今年组织现场招聘会12场,提供农村公益性岗位45个、养路段务工7人。同时,积极对接就业局为我镇121名外出务工脱贫户争取务工奖补政策,目前正在落实务工奖补,争取在9月底将务工奖补发放到位,提高脱贫户的内生发展动力。

  (二)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构造持续自主脱贫能力

  紧紧扭住脱贫群众收入这个核心,探索产业扶贫造血扶贫增收之路。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为目标,确保脱贫群众增收、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

  1.生态旅游稳步推进。龙苍沟镇围绕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南入口社区开发及桌山康养基地打造的良好优势契机,充分发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通过“连线成片、串珠成链”,促进产业规模发展,推动产村相融、农旅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共整合资金2200余万元用于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同步共建成林竹基地2万亩、中山茶400余亩、方竹笋2000亩。实施“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镇两区、一带一环两版块”的镇域产业扶贫空间结构,构造果蔬林竹环线、周坪金山环线2条。

  2.长短结合促增收。针对每户脱贫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策”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通过送政策、送种养、送技术、教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脱贫群众发展经济林木、养殖、三产务工等长效产业,推行“林+养殖”、庭院经济等模式,帮助脱贫户发展种植、养殖小家禽、牲畜等“短平快”项目。仅2014—2020年,为脱贫户送去鸡苗500余只,猪羊40余头,发放农机肥料20吨。

  3.新型经营助脱贫。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种植规模和效益,形成长效稳定的增收渠道。全镇脱贫村、非脱贫村合作社7家,新型经营主体6家,竹笋加工合作社、苗木抚育基地、小龙虾生产基地等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各村委会成立开发公司,以农旅开发、产业环线建设为契机,通过包装大熊猫生态旅游示范地、川西重要康养度假地等形象定位,通过具体项目进行招商引资。采取流转脱贫户的房屋和土地作为产业资源,提档升级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此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够同步带动周边脱贫群众积极参与务工,有力带动全镇群众脱贫致富。

  4.金融信贷解困难。构建“优惠信贷政策+产业支撑”模式,采取无息贷款的方式用于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带动脱贫户融入特色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脱贫户发展难的困境。截至2020年,全镇共有37名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参与贷款项目,共贷款163万元(截至2021年6月我镇剩余小额信贷14.7万元),为发展种植养殖业提供资金保证。同时,通过借款产业扶持基金又为27名万年村脱贫户提供10万元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有力地带动脱贫群众脱贫奔康。

  (三)对接落地各类扶贫资金项目

  2021年全镇编报争取以工代赈项目2个,估算总投资350万元,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争取到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5万元。建设内容为改扩建道路全长4.6公里,将原有道路扩宽至5米并硬化;配套雨污排水沟渠、涵洞,增设挡墙、回车道等。项目预计吸纳脱贫人员务工3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7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工,完成总进度的15%,累计完成投资52.5万元,预计12月完工。目前已按照合同要求准备支付工程启动资金即合同总价款的30%。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务工就业、发展自主就业和劳务派遣共20余人,增加脱贫不稳当户收入,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地方路网,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同时,针对项目资金使用进度,建立村级项目定期分析会商制度、扶贫项目台账月报制度,对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实施进度跟踪督导、定期通报,确保危旧房改造、产业就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扶贫重点项目在上半年全面开工,10月底前全面完工。做到项目清单管理和项目库建设,分行业、分系统开展好各级项目资金的对接衔接,实施好“资金清单”和“项目清单”,做好扶贫资金的承接和拨付工作,为攻坚一线提供充足“弹药”,确保资金支付进度符合《四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相关规定。

  (四)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

  根据荥经县乡村振兴局要求,我镇以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的全覆盖、地毯式摸排方式,以行政村为单位形成摸排小组,划分摸排线路和人员分工,按照《荥经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工作。以排、访、评三步工作法,对我镇范围内所有农村人口进行排查,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所有农村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和监测。通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的集中排查上报数据,我镇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领导小组再次组织4个行政村摸排小组组长实地抽查,分析研判。锁定我镇万年村8组农户胡洪贵因妻子瘫痪,儿子身患尿毒症,导致医疗费用支出骤增,造成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基本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存在致贫风险,故新增胡洪贵1户3人为监测对象,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根据相关行业部门反馈数据该户不存在不纳入监测对象的情形)。

  目前我镇已根据新增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牵头对接民政部门帮助全家落实低保,同时为户主落实公益性岗位,后期我镇将继续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台账对镇内因家庭突发意外状况造成脱贫不稳定的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合力不够。部分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下乡村振兴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办法不多,与上级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力度减弱,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年来我镇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投入到了贫困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思考的不多,推进建设的较少,部分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挖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不强,导致乡村振兴工作步伐慢。

  (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全镇的支柱产业是林竹、煤炭和森林康养度假产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产供销一体化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户与经营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较弱,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项目监测指导管理

  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采用以奖代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法,提高扶贫项目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加大财政预算内项目的施工管理和监督,实行定期督办、现场检查,保障进度、质量和安全。强化扶贫项目风险意识,做好前期论证、监测指导和风险化解,重点防范脱贫户产业失败风险、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风险、打着扶贫旗号举债借债加重政府债务风险等,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干部担当作为

  狠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实践区建设契机,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建强配优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抓好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实施“扶智+坝坝会”等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带头致富的能力,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勤劳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为如期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贫困群众宣传发动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提升脱贫攻坚效果,营造脱贫攻坚氛围,增强贫困村群众内生动力,切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扶贫思想。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与感恩奋进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引领,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深化“四好村”创建,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持续开展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等精神文化扶贫活动,抓好贫困群众宣传发动、教育引导,提高主动脱贫动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12

按照中共***委 ***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13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始年。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接的决策部署,我们对标对表区委、区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战略部署,坚定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就学资助体系,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现将我区今年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工作总结如下:

2021年春季,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在校共326人:学前40人、义教192人(小学110人、初中78人、特教4人),高中29人,中职39人,大学26

2021年秋季,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在校共313人:学前30人、义教170人(小学103人、初中62人、特教5人),高中29人,中职48人,大学36。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局党委多次召开班子会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并印发了《2021年月湖区教育帮扶工作重点》(鹰月教体字〔2021〕2号)、《关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鹰月教体字〔2021〕71号)落实省、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严格落实乡镇、学校双负责机制,通过开展乡镇、学校双负责,全面掌握了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的就读信息,为实现教育帮扶资助政策全覆盖夯实了基础。

(二)精准比对,持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加强数据比对工作,不遗漏一名适龄儿童入学情况,做到所有适龄儿童去向明确。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把各项资助精准到人,确保了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从根本上消除失学辍学现象。

1.学前教育资助。对在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实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每人每学期发放资助金750元。2021年春季,我区学前教育建档立卡子女40人享受学前教育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3万元;2021秋,我区学前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0人享受学前教育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2.25万元。全年补助金合计5.25万元。

2.义务教育生活补助。认真做好脱贫户(监测对象)学生生活补助工作,小学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250元;初中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625元、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学期312.5元。2021年春季,我区义务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192享受生活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6万元;2021秋,我区义务教育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170人享受生活补助政策,补助金共计5.01万元。全年补助金合计11.01万元。

3.普通高中资助。2021年春季,我区就读高中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27人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学期1250元,资助金额共计3.375万元;2021秋,我区就读高中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26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共计3.05万元;13名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参加高考并录取了高校,均享受了每人5000元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全年资助金合计12.975万元。

4.中职资助。2021年春季,我区就读中职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1人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每人每学期1000元,资助金额共计3.1万元;2021秋,我区就读中职脱贫户(监测对象)子女39人可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资助金共计3.9万元。全年资助金合计7万元。

(三)常态化监管,抓好控辍保学。

对因身体残疾在家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我们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送教上门形式予以受教育保障。2021年春季对1名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脱贫户适龄子女采取了送教上门方式;秋季对3名因身体残疾无法到校有学习条件的脱贫户(监测对象)适龄子女采取了送教上门方式,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辍学现象。

(四)精准对接,确保异地就学教育资助落实。

为确保区域外就读学生能够精准享受资助政策,一是加强与市内兄弟区、市的数据沟通;二是为所有市域外就读学生向其所在学校寄送学生身份告知函;三是压实镇(办)主体责任,督促镇(办)在摸底调查过程中必须对摸底信息进行核对,与学生就读学校联系,告知对方学生身份,确认资助政策享受情况,确保资助精准落实。

(五)分校推进,实施新建、改扩建工程。

优先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农村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规划,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农村学校校舍、教育装备、运动场地、生活设施等逐步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已全部完成,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编制完成《月湖区2019-2021年义务教育规划》,完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及相关数据的填写、上报;市七中学生宿舍楼已竣工使用;市一小新城校区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童家中心幼儿园综合楼主体工程已竣工;市八中已如期开学;市一小老校区改扩建项目设计方案正在完善中。

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13个城镇配套幼儿园治理全面实施,全区8个2000人以上行政村,已完成了公办园建设任务,新增幼儿园学位2250个,公办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0.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5%。全面完成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教师专业水平。

一是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面向社会择优招聘了87名教师、从区外选调了30名教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型岗位向社会聘用教师,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有效缓解了月湖区农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农村薄弱学校师资不足、学科结构欠优等瓶颈问题。二是保障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工作补贴、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和教师绩效奖,实现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标准,2019年、2020年,教师绩效奖按人均7.3个月已全部发放到位,全区义务教育教师年均工资收入略高于公务员。从2020年1月开始,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会福利、防暑降温费均由财政统筹安排发放,班主任津贴由财政补足。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教师减负十八条》,转发了省市实施意见,组织专题学习,着手起草月湖区教师减负具体实施意见。四是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严格落实人社部门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岗位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统筹调整交流各学校教师,从内部挖掘潜力,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推进。

(七)实施家校互动,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能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或电话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学期会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各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各类学生的资助工作,常态化抓牢控辍保学。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教育事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将财政资金安排的各项教育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月湖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工作情况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方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