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大数认识》教学课件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2-12-31 08:00:03 手机站 阅读量: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1  写出下列各数:  1、二百八十五万写作:  2、七百三十八万四千二百五十写作:  3、一千一百二十九万六千写作:  4、三千万二千写作:  5、五千零三万写作:  我是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数认识》教学课件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大数认识》教学课件3篇【精选推荐】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1

  写出下列各数:

  1、二百八十五万 写作:

  2、七百三十八万四千二百五十 写作:

  3、一千一百二十九万六千 写作:

  4、三千万二千 写作:

  5、五千零三万 写作:

  我是小法官:

  1、40008读作四万零八。( )

  2、54000里有54个10000。( )

  3、9090090左边的9表示9个十万,中间的9表示9个万,右边的9表示9个十。( )

  4、七位数一定比六位数大。( )

  5、最大的五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多99999。( )

  6、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大小也不同。( )

  填一填:

  1、1亿是( )个一千万。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3、60402800是由6个( )、4个( )、2个( )、8个( )组成的。

  4、在30206860这个数中,( )位和( )位上的0不读。

  5、5个千万、5个万和5个百组成的数是( )。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阅读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1)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而填空题的失分,大多数都是学生的粗心,往往多点了个0或少点了个0.在大数比大小中,又把题目写反了,学生总有一个习惯,做完了题目就以为自己千真万确了,题目从来不看清楚,每每总是在他们的耳边碎碎念,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等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从一开始认识大学数,也就是每个数字的含义时,认识的数位顺序表。这个表对于这一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尤其重要面对大数时要它放在数位顺序表里。

  很快能看出最高位是什么数位。是一个几位数2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到后面大数的读法、写法,甚至是求近似都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讲其中的道理,同样的还有比较大你位数不同时,为什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学生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数位|顺序表的学要求就很重要与明确会理解记忆还要会熟练制作,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当是人人都能学会。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因为本单元是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方法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比迁移学习。同时新的区别是大数的位数多。一定要有对大数分级的观念在里面将大数分级就会清晰辨认方便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这良好习惯。

  最后还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例如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大数,说一说它的读法,最高位是什么?是几位数?每个数字的含义?求出它的近似数。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形成一种学完后新的发现和认识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发展,也是刚开学老师与学生相互磨合的一个时段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备好课上好课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所存在的困惑是,是不是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就一定要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看了教师用书上是“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好像在许多练习中都没有很清楚的要求,如练习二的第8题: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出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那么这时是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还是只要省略后面的尾数,个级数有4个0代替也可以呢?在教学中我比较死板的要求了第一种,但有时学生还是会写成第二种,而这个困惑也一直在我心里,希望有老师能帮我解惑。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些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去发现、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习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这一章的教学已经过去一周了,但从孩子的学习反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来看,我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以及教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应用类推的方法就可以自我完成对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学习了。另外本册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用的计算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摸索发现大数的正确的读写法,在孩子们列举归纳中发现怎样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在练习中掌握并巩固“四舍五入”的含义。至于数的产生,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数产生的历史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我是让孩子在家在家长、网络的帮助下自学了解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借助他人、网络进行自我收集、整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迅速的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首先,在读写大数的教学前,我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大数的过程中去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使学生对于大数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

  其次,在教学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读写,并从中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分不清什么时候写“万“字,或者把”万“字漏写,比如2314700778读作:二十三亿一千四百七十万零七百七十八,写数会出现把”二百万三千六百五十“写作:200300060050”的情况。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难点呢?我采用让学生“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的数位分为一级,每个数级依此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在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读数和写数不够熟练,在写的过程中,有时会漏写数字,需要再多给些时间进行练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可以。具体是这样的:

  开课时,我用三峡大坝的简介引出这节复习课,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并再次回到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让学生读数并写数。当请同学们当小法官和摘星星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虽说有让听课的老师认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字体设计太小,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大清。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没有一些吸引学生的肢体语言。还有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习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在亿以内的认识中,例5教学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例6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在亿以上数的认识中,例2是教学将整“亿”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

  教学例5时,我出示情境图后引导学生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个红细胞;含有10000个白细胞。 1、读出数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2、你有没有办法使别人一看到这个数就能使学生很快就能读出这个数吗?(A、给数分级 B、把后面的四个0用东西盖死。C、把4个0去掉,换成一个万字)我问学生C,你是怎么想出这种办法的,她说:“我是看到报纸上就有这样的数。”别的同学也有附和说,我也看到过。接下来再讲例6时,再让学生重点体验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数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比较得到的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后,做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把非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用万作单位求近似数。

  当练习第18页第8题时,题目要求: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

  北京大钏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写作:200184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A、200000 B、20万

  当时,我在备课时就只想到答案B。这时我问学生A,你为什么不把级上的数换成万呢?学生作到:题目中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其它同学也点头称是。我就又启发说:“你比较一下A和B两个答案那个表达更简洁呢?试图把答案统一成B

  学生A说:“答案B是比A简单一些,但是从题目要求来看并没有要求必须用“万”作单位。我无言以对。只好强行命令到:题目没有要求也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写,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万”作单位来写。学生看了看我,无奈的坐到位上。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学生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说法。课后,我一至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教材中例5后面的做一做题目是:

  *科技馆共接待观众1843527人次。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 )……按题目要求应该写成18435百,但这种写法不符合我们的计数习惯。如果写成1843500,如果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取近似数后,这个数就表示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结果(也就是精确到个位),18435百实质是精确到百位,所以我做一做我并没有处理。但在课后练习题中,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学生A的答案和学生B的答案其实所表示的精确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如果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来讲两种答案都是可以的,但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来讲,只有学生B的答案是正确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学生A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特别抽象,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

  (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2)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单元《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分约12课时的教学任务,继接三年所学大数的知识为基础,以计数器为学具,以计数器为拓展的大数的初步学习,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读写及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亿以内的数”的准确读数或写书,难点是“亿以内的数”中“0”的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等知识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由于已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位、十进关系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数级”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也很快理解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新知的角色及向学生介绍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计数器的规律性,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计数器从右向左的依次数位,通过拍手游戏、闭眼空间形象记忆法,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结论。同时牢牢把握亿以内数“四个一分级,读几就写几,缺位用零补,读数从高向低位”。“四舍五入”更好掌握,题目规定近似那个位,采取“四舍五入”法,看此数位满“5”进位,不足“5”时,后面的数位全部近似为“0”计数时,带单位可省去该数位后面的“0”,再写上单位。

  我在课堂上采取四个分层来授课:一是在备课中分层,从知识的疑难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二是在讲课中分层,让简单更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竟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的演变和综合应用部分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知识的贯穿途径,在拓展和探究发展的内容当中,可在用时少,题目精炼,鼓励少数发展中或有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对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写数可以让我们写得又对又快。

  从学生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训练。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

  1、创设情景

  让情景贯穿课堂始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来。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最后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发现数字非常庞大,由此引出数位和大数的概念。

  2、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

  3.利用课本和实物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课本上有计数器的模型示意图和数位顺序表,我先让学生自己看,看懂了以后联系图后的文字介绍要学生解释。然后展示实物,通过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数位和大数。课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张数位顺序表,在以后学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便于利用。另外,我还亲自制作了一张数位顺序表贴在黑板上面,一直到学完大数的认识这个章节。我认为通过书面理解和动手制作,学生对于数位和大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习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

  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

  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巩固练习内容虽然体现了开放性,但形式还不够多样,如果增加一些与读写大数有关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也许会更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辨析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等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从一开始认识大学数,也就是每个数字的含义时,认识的数位顺序表。这个表对于这一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尤其重要面对大数时要它放在数位顺序表里。

  很快能看出最高位是什么数位。是一个几位数2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到后面大数的读法、写法,甚至是求近似都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讲其中的道理,同样的还有比较大你位数不同时,为什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学生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数位|顺序表的学要求就很重要与明确会理解记忆还要会熟练制作,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当是人人都能学会。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因为本单元是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方法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比迁移学习。同时新的区别是大数的位数多。一定要有对大数分级的观念在里面将大数分级就会清晰辨认方便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这良好习惯。

  最后还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例如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大数,说一说它的读法,最高位是什么?是几位数?每个数字的含义?求出它的近似数。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形成一种学完后新的发现和认识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发展,也是刚开学老师与学生相互磨合的一个时段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备好课上好课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节活动课。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所存在的困惑是,是不是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就一定要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看了教师用书上是“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但好像在许多练习中都没有很清楚的要求,如练习二的第8题: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出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那么这时是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还是只要省略后面的尾数,个级数有4个0代替也可以呢?在教学中我比较死板的要求了第一种,但有时学生还是会写成第二种,而这个困惑也一直在我心里,希望有老师能帮我解惑。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这一章的教学已经过去一周了,但从孩子的学习反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来看,我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以及教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应用类推的方法就可以自我完成对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学习了。另外本册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用的计算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摸索发现大数的正确的读写法,在孩子们列举归纳中发现怎样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在练习中掌握并巩固“四舍五入”的含义。至于数的产生,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数产生的历史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我是让孩子在家在家长、网络的帮助下自学了解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借助他人、网络进行自我收集、整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些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去发现、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3)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习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本单元要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題,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不能准确记住每一个数位的位置,数位与计数单位分不清楚。最后一点:“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后来有学生问我,什么是赤道。这里如果能改成“1000个小学生能站满我们的操场,那1亿个小学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这样在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1亿的大小,对大数也能有个清晰的估计。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习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习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特别抽象,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

  (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一、提前让学生预习

  我认为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和自学的能力。因此,每节新授课内容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将新授课内容的知识点进行预习。要求他们通过自读课本,将能看懂、会解决的问题写在专门的预习本上,对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也记录下来。上新课时,对照自己的预习本,有针对性的听课。学生对这项新的作业很感兴趣。预习好比火力侦察,预习使学生明确了本单元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引导学生办单元知识小报

  我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创办数学小报,针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知识需求、实践能力和不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明确的要求。1、内容要求:体现大数的读法、写法;数的分级的方法;比较大数的方法;计算器的发展与使用、可以包括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定理的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趣味数学知识、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奥赛*台等等。把在学习中觉得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写出来、画出来。比如做题时的巧妙解法,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等等。2、板面设计要求:图文并茂。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允许在家长帮助下办报。

  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从生活中去查找图片,自己动手剪贴绘图,也可以自己试着或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搜集到的资料写在小报的相应栏目中,并试着自己设计花边,涂上颜色。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版面、边框、栏目、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书籍。有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上网查找等方式来搜集有关数学方面的资料。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单元的教学里,我注意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这节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

  在感受“十万”时,我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

  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在学习十万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到底有多少,进一步巩固感知十万有多少。

  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另外,在学习一亿时,教师又变换了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文字材料:“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让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想象理解了一亿的意义。

  选择性的说明,给予指导建议。 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万以内的大小。

  需破解的问题。 由于让学生理解万以上的数到底有多大,浪费的时间太多,练习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上海各个区的人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可能效果比较好,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积极发言、积极参与的同学奖章,给予他们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学生放得不够。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等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从一开始认识大学数,也就是每个数字的含义时,认识的数位顺序表。这个表对于这一整个单元的学习都尤其重要面对大数时要它放在数位顺序表里。

  很快能看出最高位是什么数位。是一个几位数2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到后面大数的读法、写法,甚至是求近似都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来讲其中的道理,同样的还有比较大你位数不同时,为什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学生听起来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数位|顺序表的学要求就很重要与明确会理解记忆还要会熟练制作,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当是人人都能学会。

  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因为本单元是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方法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比迁移学习。同时新的区别是大数的位数多。一定要有对大数分级的观念在里面将大数分级就会清晰辨认方便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这良好习惯。

  最后还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例如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大数,说一说它的读法,最高位是什么?是几位数?每个数字的含义?求出它的近似数。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结构。形成一种学完后新的发现和认识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不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发展,也是刚开学老师与学生相互磨合的一个时段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备好课上好课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在亿以内的认识中,例5教学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例6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在亿以上数的认识中,例2是教学将整“亿”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

  教学例5时,我出示情境图后引导学生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个红细胞;含有10000个白细胞。 1、读出数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2、你有没有办法使别人一看到这个数就能使学生很快就能读出这个数吗?(A、给数分级 B、把后面的四个0用东西盖死。C、把4个0去掉,换成一个万字)我问学生C,你是怎么想出这种办法的,她说:“我是看到报纸上就有这样的数。”别的同学也有附和说,我也看到过。接下来再讲例6时,再让学生重点体验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数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比较得到的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后,做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把非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用万作单位求近似数。

  当练习第18页第8题时,题目要求: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

  北京大钏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写作:200184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A、200000 B、20万

  当时,我在备课时就只想到答案B。这时我问学生A,你为什么不把级上的数换成万呢?学生作到:题目中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其它同学也点头称是。我就又启发说:“你比较一下A和B两个答案那个表达更简洁呢?试图把答案统一成B

  学生A说:“答案B是比A简单一些,但是从题目要求来看并没有要求必须用“万”作单位。我无言以对。只好强行命令到:题目没有要求也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写,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万”作单位来写。学生看了看我,无奈的坐到位上。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学生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说法。课后,我一至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教材中例5后面的做一做题目是:

  *科技馆共接待观众1843527人次。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 )……按题目要求应该写成18435百,但这种写法不符合我们的计数习惯。如果写成1843500,如果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取近似数后,这个数就表示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结果(也就是精确到个位),18435百实质是精确到百位,所以我做一做我并没有处理。但在课后练习题中,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学生A的答案和学生B的答案其实所表示的精确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如果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来讲两种答案都是可以的,但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来讲,只有学生B的答案是正确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学生A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可以。具体是这样的:

  开课时,我用三峡大坝的简介引出这节复习课,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并再次回到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让学生读数并写数。当请同学们当小法官和摘星星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虽说有让听课的老师认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字体设计太小,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大清。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没有一些吸引学生的肢体语言。还有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4)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可以。具体是这样的:

  开课时,我用三峡大坝的简介引出这节复习课,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并再次回到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让学生读数并写数。当请同学们当小法官和摘星星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虽说有让听课的老师认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字体设计太小,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大清。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没有一些吸引学生的肢体语言。还有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3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特别抽象,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

  (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4

  本单元《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分约12课时的教学任务,继接三年所学大数的知识为基础,以计数器为学具,以计数器为拓展的大数的初步学习,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读写及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亿以内的数”的准确读数或写书,难点是“亿以内的数”中“0”的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等知识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由于已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位、十进关系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数级”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也很快理解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新知的角色及向学生介绍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计数器的规律性,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计数器从右向左的依次数位,通过拍手游戏、闭眼空间形象记忆法,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结论。同时牢牢把握亿以内数“四个一分级,读几就写几,缺位用零补,读数从高向低位”。“四舍五入”更好掌握,题目规定近似那个位,采取“四舍五入”法,看此数位满“5”进位,不足“5”时,后面的数位全部近似为“0”计数时,带单位可省去该数位后面的“0”,再写上单位。

  我在课堂上采取四个分层来授课:一是在备课中分层,从知识的疑难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二是在讲课中分层,让简单更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竟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的演变和综合应用部分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知识的贯穿途径,在拓展和探究发展的内容当中,可在用时少,题目精炼,鼓励少数发展中或有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对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写数可以让我们写得又对又快。

  从学生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训练。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5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5)

——圆的认识课件3篇

圆的认识课件1

  教学提示: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单元主题图呈现的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情景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呈现有圆的物体,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圆的*面图形。通过圆规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并归纳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面图形”。

  例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特征。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圆,学生回答:笔筒、胶条……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但对于让学生做到真正深入认识圆是由之上的若干个点连接而成,以及在学生头脑中充分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对圆规都有一定的了解(*时买作图工具时都是成套的,包含圆规),一般都有画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物品或圆规画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两张白纸、一个圆片。

  学具准备:

  圆规、圆形物体、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单元主题图,激趣引入。)

  1.观察主题图。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学校内有一个水池,你们观察过吗?池内的鱼儿美丽,水面*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后,水面荡开的波纹,应该是一个近似的什么形状?请用动作说明。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举个例子吗?

  2.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

  3.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哪些*面图形?其实圆也和学过的这些图形一样也是一个*面图形,但是和这些图形又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面图形) (注意:①学生自带的圆形物体可以让学生用手指一指;②在指物体时,要明确指的是哪一个面;③不能把球误认为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圆和以前学过的*面图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圆规画圆。

  (投影展示例1图中圆形物品)

  教师: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物品,它们是什么形状?

  预设:(生:圆形。)

  教师: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面图形中最完美的是圆!”。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标准的圆吗?(指向明确用工具画圆,并请学生尝试画圆)

  学生独立用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由于是第一次画圆,学生画的可能不规范)

  教师可以提问,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

  此时教师可演示怎样使用圆规正确的画圆。(强调不能用手握住圆规的两脚来画圆)

  然后跟着要求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

  学生独立画完之后,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指明学生说画法。

  预设:我用圆规画圆,我把圆规的一个脚固定在一个点上,另一个脚绕这个点旋转1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步骤,明白到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关,用圆规画圆很方便。】

  2.认识圆。

  (1)提问:观察对比上面所画的两个圆,是不是一样的?(预设:不一样)

  哪些地方不一样?(预设:大小、位置)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呢?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其实,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画圆时,固定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是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与圆上的线段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如下图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圆规画圆的`体会,介绍圆心、半径,明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这样学生初步感知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2)强化认识半径。

  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我们还认识了半径?那现在大家就在你刚才画的圆中画出这个圆的半径来,画得越多越好。

  教师可以提问:想一想,圆有多少条半径? 能画完吗?

  预设:在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画不完。

  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的?

  预设:因为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教师:那么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呀?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展示动画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齐读) 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画出这无数条半径的代表,你认为画几条合适。(预设:1条,因为所有半径都相等。)

  质疑,请学生说理由: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强化认识圆的直径。

  ①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预设:直径)

  教师:指明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并提问画时要注意什么?(预设: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其实直径就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②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内画出直径的代表。画得越多越好。

  ③揭示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④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或动手验证;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通过对折等活动,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4)揭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预设:同一圆内)

  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三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完成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

  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画完第一问之后,教师可提问:圆心在同一点上,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

  (预设:因为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由此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第2问画完后,教师可以提问: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在那里呢?(预设:因为圆心的位置不一样)由此得出: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第1题(2):学生独立画半径为2.5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小组内交流。

  3.独立完成教材13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圆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对于圆的特征更加熟悉,对所学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

  四、达标反馈

  1.说一说圆中什么样的线段是半径、什么样的线段是直径?

  2.判断题。

  (1)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2)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

  (4)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

  3.填一填。

  (1)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半径是( )厘米。

  (2)在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分米。

  4.盒子里刚好放下三个罐头,每个罐头的半径为3厘米,盒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畅所欲言。

  教师: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把“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深化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生活。】

  教学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1、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圆形桌面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2、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4、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6)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习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在亿以内的认识中,例5教学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例6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在亿以上数的认识中,例2是教学将整“亿”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和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

  教学例5时,我出示情境图后引导学生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个红细胞;含有10000个白细胞。 1、读出数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2、你有没有办法使别人一看到这个数就能使学生很快就能读出这个数吗?(A、给数分级 B、把后面的四个0用东西盖死。C、把4个0去掉,换成一个万字)我问学生C,你是怎么想出这种办法的,她说:“我是看到报纸上就有这样的数。”别的同学也有附和说,我也看到过。接下来再讲例6时,再让学生重点体验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数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比较得到的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后,做练习巩固新知,让学生把非整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用万作单位求近似数。

  当练习第18页第8题时,题目要求:先写出横线上的数,再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

  北京大钏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

  写作:200184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A、200000 B、20万

  当时,我在备课时就只想到答案B。这时我问学生A,你为什么不把级上的数换成万呢?学生作到:题目中并没有要求用万作单位。其它同学也点头称是。我就又启发说:“你比较一下A和B两个答案那个表达更简洁呢?试图把答案统一成B

  学生A说:“答案B是比A简单一些,但是从题目要求来看并没有要求必须用“万”作单位。我无言以对。只好强行命令到:题目没有要求也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写,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万”作单位来写。学生看了看我,无奈的坐到位上。从孩子的表情来看,学生并没有得到满意的说法。课后,我一至在思考这个问题。

  其实教材中例5后面的做一做题目是:

  *科技馆共接待观众1843527人次。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近似数是( )……按题目要求应该写成18435百,但这种写法不符合我们的计数习惯。如果写成1843500,如果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取近似数后,这个数就表示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结果(也就是精确到个位),18435百实质是精确到百位,所以我做一做我并没有处理。但在课后练习题中,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学生A的答案和学生B的答案其实所表示的精确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知道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如果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来讲两种答案都是可以的,但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系统来讲,只有学生B的答案是正确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给学生A一个满意的答复……。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大数的认识,其实就是对数值万以上数的认识,小学阶段,最大数也即千亿位数。在新授此课之前,本课有这样的学情分析:

  首先,数的认识对于四年级学生有相当的基础。如千以内的数的读写,千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千以内数的数位、进率等概念的认识。基于此,本节课所谓的大数的认识,无非就是对数的认识的拓展,许多的概念可以由前迁移。

  其次,学生对于数的认识,有了许多的经验,从数的运算,到数的概念,因而,对于大数的认识,学生终究有基础。只不过,数位增多了,数级延伸了。此之故,必要的旧知复习,不仅练习量的必要,而且更是新知探究的依据,可为学生的新知探究准备了梯度的设定。

  因此学情分析,故得此课之轻松教学。然而,轻松教学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新知的容易掌握,教学之中,许多的问题,仍然值得教师去反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之考虑,到教学方法之创新,再到教学细节之把握,都值得我去作自我反思,以鉴后用。

  首先,从教材内容安排进行分析。大数的认识,毕竟源于生活,无所生活价值,何求大数认识?教材首先是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呈现,学生感官到,数据很大。整万、整千的数据,表明凑整之必要,也为之后的四舍五入凑整法准备了生活依据。此时,教学之放手,学生可能会读,则让优等生尝试。然大部分学生对大数几无接触,更别说认识了。所以,有教学跟进的需要。而后,以全国人口、上海人口数据作例题,进行新课的探究。也许,依据之前的万以内数的认识经验,优等生能读出这些数,然大部分学生不能读。于是,有读数工具方法的跟进,教材安排了数位顺序表和数位、进率的概念认识,以及我国传统的“四位分级”读数法。依据数位顺序表,能够表达出各数位的单位意义,然而读数却依然有困难。这就跟进了读书的一般方法“从高位读起”,从最高级读起。之后,对于读数的难点——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级首有零的读数,教材也给予了“试一试”的示范关注。在数位认清,读书熟练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写数。这里,后世经验也许与先验探究正好相反。人类之初,也许先能表示,结绳记事等,然而哑口无言,心知肚明,也就不存在读数问题了。然而,如今我们先得学会读书,然后才写数。

  依据数位顺序表,写数也就成为可能了。教材安排了依据数位顺序来写数,而后才是脱离数位顺序表的写数练习。在读数、写数、数位熟练之后,方能比较大数的大小。所以,教材安排了许多的练习。不过,我觉得教材在重难点上的示范例子太少,要求老师的领悟参透教材的细度太高,稍不注意可能连老师都会失误。这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教材其实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榜样,这就要求在重难点方面的示例,需要典型。像本课的“万级全部为零”就示范缺失。

  其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先是旧知的复习,即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概念等,这为大数的认识准备了基础迁移。无疑,学生新知学习有经验基础。接着,学生感悟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感觉数据大,不会读。这就引出了大数的读。读之前,得先认识数位意义,进率关系,这样为读数提供了理解方面的助益。比如,知道大数里有多少个万,知道大数里的数位意义,就向读数提出了要求——读数从最高为读起,读大数时要注意数级单位等等。

  教授读大数时,“四位分级法”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方法。四位分级,也符合之前的千以内数的认识学情。结合数位顺序表,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数级表示什么意思,每一个数级里有几个数位,数位指什么,计算单位又是什么意思。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理解,不能着急,因为工具方法的掌握是知识技能习得的助手。充分理解了数位顺序表,也就不仅能读大数,还能清楚概念。

  在读大数时,我非常强调“四位分级”的学生主动过程,再加上之前学过的“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读书经验迁移。初学时的示范,学生练习时的时刻提醒,可谓苦口婆心。所以,班上学生对大叔的读,基本不存在问题。至于万级

  没有单位、级首有零的读书难点,当然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然而,这样的引导也得建立在学生的数理理解之上,否则效果只是看上去的暂时美。正因为这样的难点教学细究,学生对于大数的读,也就不存在理解方面的死结。

  大数能熟练读了,在学生经历了读数所返现出的“读作”文字表述过程,之后的写数也就活水源头了。当然了,初学写数,仍然不离开数位顺序表,毕竟数位的文字表达,需要反映在数位顺序表中,方可容易理解。于是,我也是先让学生依据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只是,学生自己也能感觉到,若是总依数位顺序表来写数,岂不麻烦不断?于是,我自认为的写数创新法就顺其自然地介绍给学生了。我要求学生在理解“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先写最高级写起”的基础上,对于我介绍的方法进行理解建构。我的方法是,“找数级单位法”,与之前读数的“四位分级法”相呼应。

  找数级单位法,要求学生能找到文字读数中的“亿、万”字样,然后再其底下作以标记。这样可以提醒自己,此数最高级在哪一级,一共有几级。有了认知,然后才能从最高级写起,从最高位写起。否则,写数方法完全停留在口诀表面之上而已,学生对于从最高位是无从把握的。当然,学习还是离不开好习惯。于是,写数之时,让要求学生,写完高级位,就想它的低级位,写完上数级,就想下数级。同时,写完一级,就自觉画上数级分级虚线。然后,再读一读自己的写数,看能否与原来的文字读数相同。而这所有的过程,我都在黑板上示范了,取得了学生们的认同理解。因为,写数时已然分好记级了,所以读书也就简洁了。这样的要求示范下来,经过学生的几次训练,也就变得自觉了。效果看来,学生对于写数也高效了。即便有些学困生的不自觉,反复地提醒,他们还是能够做到自查的,这于他们而言,当然也就是进步了,于我而言,相比总是无所方法地死规定,也要省力不少。

  当然,大数的认识,其实读写也有难点,这就是数位上的数字干扰,或者中间、末尾、级首有零的大数读写,乃至数位概念的认知,这些需要反复地训练,典型错题、易混淆题得不断反馈。练得次数多了,学生也就引起注意了,这对于学困生而言,尤其重要。

  为激励他们的创造个性,也为激发他们的兴趣,更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在大数的读、大数的写新课之后,布置了学生的“出题自做”课后练习。不要求同一难度,不作同一题目的训练,只要他们依据基本的“大数读写”规则,自己编写“写大数,然后写出读法”、“写出读法,再写出大数”这样的练习题,岂不是分层作业?虽然,学困生也许基础大数的读写(容易简单题目),优等生难点方面的挑战,但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进步,我也会因此而给每个学生以鼓励。当然了,这样的“出题自做”,对我而言,也是提出了挑战——设计时的用心,评价时的同心,披阅时的细心。毕竟,没有统一的答案可供参阅。

  大数的认识,学困生依然认识不清,不能说以上的教学就很成功。但我尽量做到教学方法的人性,迎合他们的心理认知,这样以求教学的共进共生,岂非教学相长之必然意义?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并让学生养成读数,写数时要分级的好习惯。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设计读数比赛活动,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些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去发现、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单元《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分约12课时的教学任务,继接三年所学大数的知识为基础,以计数器为学具,以计数器为拓展的大数的初步学习,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读写及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亿以内的数”的准确读数或写书,难点是“亿以内的数”中“0”的读与不读,写与不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存在。首先通过让学生自由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及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数的存在,进一步扩充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且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关系、数的组成等知识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学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由于已经有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所以对于数位、十进关系和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数级”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也很快理解了。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只起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新知的角色及向学生介绍国际上的“三位分级法”。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计数器的规律性,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计数器从右向左的依次数位,通过拍手游戏、闭眼空间形象记忆法,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结论。同时牢牢把握亿以内数“四个一分级,读几就写几,缺位用零补,读数从高向低位”。“四舍五入”更好掌握,题目规定近似那个位,采取“四舍五入”法,看此数位满“5”进位,不足“5”时,后面的数位全部近似为“0”计数时,带单位可省去该数位后面的“0”,再写上单位。

  我在课堂上采取四个分层来授课:一是在备课中分层,从知识的疑难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设计教学、设计课堂;二是在讲课中分层,让简单更容易掌握的知识点竟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知识的演变和综合应用部分能使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解知识的贯穿途径,在拓展和探究发展的内容当中,可在用时少,题目精炼,鼓励少数发展中或有能力的学生去思考、去学习。通过对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利用“分级”的方法来写数可以让我们写得又对又快。

  从学生课堂反馈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加强训练。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迅速的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首先,在读写大数的教学前,我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大数的过程中去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使学生对于大数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所以学生很容易接受。

  其次,在教学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读写,并从中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分不清什么时候写“万“字,或者把”万“字漏写,比如2314700778读作:二十三亿一千四百七十万零七百七十八,写数会出现把”二百万三千六百五十“写作:200300060050”的情况。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难点呢?我采用让学生“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的数位分为一级,每个数级依此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在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读数和写数不够熟练,在写的过程中,有时会漏写数字,需要再多给些时间进行练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数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大数接触的不多,我在教学时,先以同学们学习过的万以内的数为例子,因为他们熟悉,所以很感兴趣。分别给出几种家用电器的价格,让同学们猜一猜、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想,同样的读法和写法,在应对万以上的数字,同学们也应该很快掌握,不料,在学完数位顺序表后,同学们对着表试读大数,写大数却出现一些问题,如12345678990,学生读:一百二十三四千五百六十七八千九百九十,这样不正确的读法出现,当时我很费解,加上一个单位有那么难吗?为什么总是忘记了呢,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分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写出来一个数,同桌读出来,再小组上批改,老师在黑板上给出来数字,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出来,大量的做题训练等等一些方法,通过两天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可以做到读数很准确。想了想,也不难明白,小学生学习知识,是一种知识的建构,对于数的学习,他需要把大数和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老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和小学生比较。

  教师是传道者,更应该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这一些知识的接收能力和时间,学习到这些,在我后面的教学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和近似数。

  在研究教材之前我觉得这里可能会很难,但在我翻了翻教材和教参之后觉得非常简单,觉得这个单元的学习除了近似数有些学生可能开始认知时有难度外,大数的读写只要分级正确了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和学生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不分级现象。很多学生可能觉得分级较容易,在读数写数时不分级,上去就写,导致练习出错较多;我要求孩子们分级时用虚线分级,以免有个别孩子书写不认真把分级杠误当成数字1。

  2、分级错误。如:1234567,有的孩子由于粗心或是对数位的级认知的不清楚将其分成了1234!567,这样的现象还不止一个同学。

  3、写数时不能正确全部写对。如:一百二十四万,写成了1百二十四万;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三千零九写成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三千零九,漏写了万级的单位,导致出错。

  4、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了解不深刻。比如30000008,有的学生就在个级读了两个零。

  5、求近似数时一般学生对求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和亿位后面的位数这两大类一般都比较容易掌握,但比如千万位后的位数、百万位后的位数这种就开始犯迷糊。

  突破方法:

  1、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还是以分级读写数为重点突破方法,但首先一定要和学生清楚的认识各个数级的数位分别有哪些;然后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做题时分级,熟能生巧,现在刚学的时候勤分多分,到高年级才能练就用眼分的技巧,为了使卷面书面整洁,我建议孩子们用笔轻轻的分,除了用虚线还可以用逗号、顿号等比较小型的标点符号来区分。

  2、求近似数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求学生读清要省略的是哪个数位后面的尾数,然后重点看要省略的数位后面的数位,再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求近似数。

  本单元单元测试题较简单,但还是有8位同学没有得A,我认真翻看了这些孩子的试卷,发现他们书写不认真、做题不分级、写数读数时比较懒惰,图快不检查,已督促他们认真订正。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而填空题的失分,大多数都是学生的粗心,往往多点了个0或少点了个0.在大数比大小中,又把题目写反了,学生总有一个习惯,做完了题目就以为自己千真万确了,题目从来不看清楚,每每总是在他们的耳边碎碎念,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7)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

  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有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 时: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均分。

  2、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2)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3)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

  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 )个1/4 2)2/5里有( )个1/5

  3)4/8里有( )个1/8 4)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用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厨师在干什么?(分食物)那么他是怎样分的?从而体会到半个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从而引入对新知的学习。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91页到92页内容,重点看前两个红点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 一半可以怎样表示?怎样读、写?

  2. 二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四、先学后教。

  1、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老师巡视督促学生学习。

  2、检测自学效果。

  (1)、认识

  师提问一半怎样表示?(指名回答)那么 怎么写呢?课件演示书写顺序,让学生先观察,在指名说一说。最后板书时让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并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怎么读?指名读。

  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 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

  (2)、理解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个月饼可以是,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请同学任选你喜欢的一种图形,折一折,用斜线涂出你想认识的二分之一。想一想:你把这个图形*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的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3、判断 ,引出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4、 探索

  (1)、认识

  师:谁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师:谁会写 ?(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

  师:拿出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生:小组合作,小组交流,

  师:抽一个代表看图说说 表示的含义。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5、猜测创造

  (1)、猜一猜

  师:我们认识了 和 ,猜一猜还会有几分之一?

  生:(……)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聪明的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初步认识了分数,相信下面的练习肯定轻松过关。

  1、基本练习

  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2、巩固练习

  看分数涂颜色。

  六、回顾总结。

  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4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5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6

  问题四: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板书:1.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百分数只表示分率,不能带单位,而分数可以带单位。

  3.百分数分子可以是小数。

  4.百分数不必化简。

  三、共同概括,应用拓展

  现在回顾梳理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同学的发现,讨论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今天这节课用三个字叫“百分数”,如果用两个字叫“分率”。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很想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如何?请你用百分数告诉大家这三种情绪在整堂课中所占的比率。

  愉快( )% 紧张( )% 遗憾( )%

  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打开了百分数的大门,百分数的王国里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去发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8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3.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

  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组织、引导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炼问题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百分数,好找吗?好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大家找的时候我也在找,请看老师找的。(课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百分数。(板书课题)

  大家觉得我们这节课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

  预设1: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预设2: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预设3: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预设4: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问题是老师一个一个讲给你们听,还是你们自己来研究?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黑板交给你。各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研究,并思考:要把你研究的这个问题讲清楚,在黑板上写点什么别人就能明白。

  你们研究的时候,*什么?我就在你们身边,只要你们需要我,我马上过来。

  1.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3分钟)

  2.学生到黑板前板书。(4分钟)

  3.展示交流(10分钟)

  问题一: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预设板书:便于比较,分母都是100。举例说。

  小结:它们都是把总数量*均分成了100份,分母都是100,只需要比较分子,分子大的就大。

  如果家里请客,你爸爸要喝高度数的酒,你能用今天的知识劝劝他吗?

  用一句话概括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分母都是100,很容易比较大小。)

  问题二: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具体说说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情况1: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百分数关系。

  情况2:表示两个独立数量间的百分数关系。

  问题三:读法和写法

  预设板书:写:分子+%

  读:百分之几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个。)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均分)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它的,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自学例4、例5。

  例4、(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76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2题: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议一议,说一说道理。)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别占1/3、1/6、1/8,但先不画出等分线,等学生猜对以后再画上。)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出示路牌、外国*等,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隐含的“分数”)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黄色部分占几分之一结果应是开放的)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观察、交流。)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均分。

  2.把2块月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7-分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均分。

  2、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 (2) (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11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8)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第一单元的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就在考虑复习课该如何上,可真正该上了,还是对如何操作举棋不定。通过组里的研究和我再三的考虑,我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多样的出题形式来检测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亿以上的大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数位顺序表,包括计数单位、数位等。此环节是帮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脑海中能浮现数位顺序表。接下来在复习读数时,由我先出两个比较典型的数,学生把读法写在本上,然后归纳读数的方法,包括“0”的读法。接着由学生出数,互相读,互相查。通过互查的方式巩固这部分内容。在写数的环节就放手让同桌一起复习。一起看书、互相考查、由前后桌来检查是否达标。

  课上完了,总体感觉效果还可以,起码是帮助学有漏洞的学生补了一课。学生的兴趣还比较浓厚,和同桌兴高采烈的合作着,题目也出了不少。但是,还有几个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

  1.学生出题有些盲目,针对性不强,应该事先规定好出哪些类型的数字,练习面就更全面了。

  2.课结束之后感觉是给中下生补了一课,特优生发展的空间不大,尽管差生的课都是优生给补的,但充其量是巩固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为在设计时觉得也实在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花样,基础掌握比什么都重要,其实应该不要局限本节课的内容,毕竟这是复习课嘛,可以拓展一些别的知识,这个感觉有些遗憾。

  3.学生互查对老师掌握每个人的情况很有效,但是不能放松教师的监督作用,否则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4.激励评价很欠缺,学生是需要鼓励的,而且要常常鼓励才更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

  1、创设情景

  让情景贯穿课堂始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来。而且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使学习氛围相当浓厚。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最后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发现数字非常庞大,由此引出数位和大数的概念。

  2、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同学评价。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和评价的乐趣。

  3.利用课本和实物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课本上有计数器的模型示意图和数位顺序表,我先让学生自己看,看懂了以后联系图后的文字介绍要学生解释。然后展示实物,通过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数位和大数。课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张数位顺序表,在以后学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时便于利用。另外,我还亲自制作了一张数位顺序表贴在黑板上面,一直到学完大数的认识这个章节。我认为通过书面理解和动手制作,学生对于数位和大数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不算好,本课让学生认识的数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观察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再进行教学。在教学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迁移,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认识所有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教学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数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现实情境。

  数学来源与生活,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五次进行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且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大数,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不把它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让学生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难点是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在教学时,我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评价。在不断总结和表述思维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出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由出题的同学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加分,这是生生间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放得不够。告诫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可以。具体是这样的:

  开课时,我用三峡大坝的简介引出这节复习课,然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边说教师一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并再次回到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让学生读数并写数。当请同学们当小法官和摘星星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虽说有让听课的老师认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开课的三峡大坝简介字体设计太小,后面的学生可能看不大清。课堂上教师的调控能力比较差,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没有一些吸引学生的肢体语言。还有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这一章的教学已经过去一周了,但从孩子的学习反馈、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来看,我对这一章的内容还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以及教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后,应用类推的方法就可以自我完成对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学习了。另外本册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用的计算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摸索发现大数的正确的读写法,在孩子们列举归纳中发现怎样将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在练习中掌握并巩固“四舍五入”的含义。至于数的产生,我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上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数产生的历史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我是让孩子在家在家长、网络的帮助下自学了解的,主要是让孩子学会借助他人、网络进行自我收集、整理学习的学习习惯。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习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三年级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大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了,但受学生年龄的影响,对大数是比较陌生的,教材在编排时,收集了很多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身边的的大数,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身边的数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亿以上的数,只知道比较大,但到底是多大?这些数在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只是在教学中告诉学生大数比较大,只是口头上去感受这个数的大小,那么学生对大数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从实质上去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先感性体会一下,知道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处。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两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

  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数的习惯,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而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受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页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面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面。

  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时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高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课始老师就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数数: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接着就出示:海盐县户籍人口约364302人:嘉兴市人口约3330000人。浙江省人口约49980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样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初步感受,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探究新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计数器),请学生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独立思考、去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就如在本课的难点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的突破时,我就采用了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带着这些问题:(1)含两极的数怎么读?(2)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数位上出现0有该怎么读?(4)怎么读亿以内的数?自己去探索、发现、讨论、实践、交流获得。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出读法,学得扎实,印象也深刻,这一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给出要好得多。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些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教学时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我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时都画上分级线,强化四位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部分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用硬纸板制作数位顺序表,每次读数和写数时先在数位顺序表中进行,熟练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级的方式进行,感觉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分级一定要从右往左,最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去发现、去体会、理解这些知识。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上直接引导学生说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一边板书,然后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在理清数位顺序表这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了课堂练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巩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对大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改写,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纳总结。当指名学生出题让大家练习时,学生的兴致很高,都愿意展示自己,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总的来说,在复习中我能较灵活的组织教学,采用边讲边练、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一个教学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感觉很不紧凑,课堂上自己的调控能力比较差,针对学生的回答不会随机应变,这节课的板书多、乱、杂,排列很不整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学习,多看一些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特别是随堂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这节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情境。

  在感受“十万”时,我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学生在通过体验理解了十万的意义。

  二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在学习十万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到底有多少,进一步巩固感知十万有多少。

  三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另外,在学习一亿时,教师又变换了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文字材料:“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让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想象理解了一亿的意义。

  选择性的说明,给予指导建议。 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知万以内的大小。

  需破解的问题。 由于让学生理解万以上的数到底有多大,浪费的时间太多,练习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采用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个我的感觉很好,学生的思路清晰、循序渐进。具体这样安排:

  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

  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本整理,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课堂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然后以组的形式进行整理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整理进行板书,概括。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

  二、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理”和“练”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或理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在这样的安排下,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较好。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而填空题的失分,大多数都是学生的粗心,往往多点了个0或少点了个0.在大数比大小中,又把题目写反了,学生总有一个习惯,做完了题目就以为自己千真万确了,题目从来不看清楚,每每总是在他们的耳边碎碎念,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课程分析:《大数的认识》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本单元是小学生整数认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整理整数概念、读写法则等的过程。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建立了良好的数概念认知基础。本单元要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是很广泛的,但在小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分析: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教学反思: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感觉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掌握较好,由于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大数的认识和学习。在备课时,应做到备学生,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更多得关注老师采用何种手段去教,忽视了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在学的问題,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不能准确记住每一个数位的位置,数位与计数单位分不清楚。最后一点:“以赤道为例,告诉学生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赤道3圈半”后来有学生问我,什么是赤道。这里如果能改成“1000个小学生能站满我们的操场,那1亿个小学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这样在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1亿的大小,对大数也能有个清晰的估计。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多学习、多探讨、多请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能力。做到自如驾驭教材,做好学生求知的引导者、点拨者。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会正确将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及改写。

  在复习中我根据复习课的本质,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灵活的整理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地完成了复习内容。本节课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觉还不错。具体是这样的:

  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报出自己的数字,然后由我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转行时,故意让这些生成的数有含有两级的数,含有三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让学生把这些数给读出来,指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读法,并告诉其他学生读数时要注意什么。接着,采取竞赛的方式,指名两位同学,和其他同学一起由老师报数,学生写数。写完后请学生给大家讲解写数的方法。借着黑板上的数,顺势复习数位顺序表,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顺势复习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讲明自己是如何进行大数比较的。

  最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位数,并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整堂课都秉着老师做学生的促进者的理念,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不足之处:

  在带领学生复习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时,没让学生很好的区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异同。这些以后将注意,以免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9)

——秒的认识教学课件 (菁选2篇)

秒的认识教学课件1

  一、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10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目标: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

  五、教学方法

  通过拍一拍、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来学习重点知识,通过实践体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录像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什么?

  3、教师提问:倒计时中的10、9、8……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确是一秒为单位的倒计时,板书:秒的认识。

  4、教师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5、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体验时间单位秒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各种钟面上的秒。让我们观察一下商店里的钟,你发现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吗?(有的两根针,有的三根针)有两根针的各是什么针?其实,钟面上应该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看又来了一根针,你知道它叫什么吗?对!秒针长什么样?(引导:和时针、分针比呢?秒针最长最细)

  ①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1秒)请两生完整地说,同桌互说。(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②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又是多少呢?为什么?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举例。

  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1、建立时间观念秒

  (1)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组织学生跟着电子表数数,每秒一个数。

  (3)组织学生闭上眼睛,听钟表的滴答声,跟着拍手,每秒一下。

  组织学生先跟着钟表拍手,教师适时停止钟表的声音,学生接着拍。

  可以教师组织学生做,也可以学生分组做。

  (设计意图:通过拍一拍、数一数、想一想帮助学生激励时间单位秒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学生先跟着钟表拍手,教师适时体制钟表的声音,学生接着拍,更能有效地使学生建立起秒的观念。)

  3、谈一秒的价值

  你知道哪些事情需要用秒做时间单位?秒虽然是很小的时间单位,但生活中用到它的机会可不少!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一看!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课件介绍:①猎豹是陆地上的跑步冠军,它最快时每秒约跑30米。

  ②雨燕是飞行健将,它的最快记录约是每秒飞行47米。

  ③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每秒行驶约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④光每秒总大约跑300000000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⑤南京紫金电视塔的高速电梯每秒上升6米。

  ⑥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伤,为了生命安全,请多等几秒!)

  看了这些和秒有关的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感受秒的应用。)

  4、引导学生探究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一分钟是多少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一说。

  (2)引导学生探究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观察:

  钟表上的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几格?说明什么?

  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走到59后,看表示分的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1分=60秒

  5、建立时间观念分

  (1)教师提出:一分钟有多长呢?组织学生随着钟表的秒针移动数数,1、2、3、4……

  (2)组织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如闭上眼睛等一分钟,教师提示开始和结束。组织学生体验1分钟能做什么。如画画、口算、写生字、读课文、跳绳等等然后学生汇报。教师说明: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十四第一题

  2、填一填: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3、练习十四第十题

  4、趣味智力题:

  (1)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全班合唱呢?全校合唱呢?

  (2)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呢?

  (设计意图:在层次性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闯关1、2是基础性练习,闯关3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闯关4是道趣味智力题,通过对教材的改编“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学生更深刻地加强了对本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同学们,时间是一分一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40分钟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也会像今天这样每时每刻珍惜分分秒秒,让我们永远记住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进一步整理升华,教育学生爱惜时间。)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一小格1秒

  1分=60秒

  教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时间单位秒,并知道

  1分=60秒,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但仍有少数同学混淆

  不清,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秒的认识教学课件2

  一、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10题。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情感目标: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

  五、教学方法

  通过拍一拍、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来学习重点知识,通过实践体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录像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什么?

  3、教师提问:倒计时中的10、9、8……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明确是一秒为单位的倒计时,板书:秒的认识。

  4、教师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5、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体验时间单位秒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各种钟面上的秒。让我们观察一下商店里的钟,你发现钟面上的针有什么不同吗?(有的两根针,有的三根针)有两根针的各是什么针?其实,钟面上应该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看又来了一根针,你知道它叫什么吗?对!秒针长什么样?(引导:和时针、分针比呢?秒针最长最细)

  ①我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秒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呢?(1秒)请两生完整地说,同桌互说。(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

  ②秒针走1大格的时间又是多少呢?为什么?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举例。

  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1、建立时间观念秒

  (1)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组织学生跟着电子表数数,每秒一个数。

  (3)组织学生闭上眼睛,听钟表的滴答声,跟着拍手,每秒一下。

  组织学生先跟着钟表拍手,教师适时停止钟表的声音,学生接着拍。

  可以教师组织学生做,也可以学生分组做。

  (设计意图:通过拍一拍、数一数、想一想帮助学生激励时间单位秒的空间观念。特别是学生先跟着钟表拍手,教师适时体制钟表的声音,学生接着拍,更能有效地使学生建立起秒的观念。)

  3、谈一秒的价值

  你知道哪些事情需要用秒做时间单位?秒虽然是很小的时间单位,但生活中用到它的机会可不少!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一看!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课件介绍:①猎豹是陆地上的跑步冠军,它最快时每秒约跑30米。

  ②雨燕是飞行健将,它的最快记录约是每秒飞行47米。

  ③日本的磁悬浮列车每秒行驶约15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

  ④光每秒总大约跑300000000米,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⑤南京紫金电视塔的高速电梯每秒上升6米。

  ⑥全球每30秒就因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43人受伤,为了生命安全,请多等几秒!)

  看了这些和秒有关的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感受秒的应用。)

  4、引导学生探究时间单位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1)教师提问:一分钟是多少秒?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一说。

  (2)引导学生探究分和秒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观察:

  钟表上的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几格?说明什么?

  电子表上表示秒的数,走到59后,看表示分的数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1分=60秒

  5、建立时间观念分

  (1)教师提出:一分钟有多长呢?组织学生随着钟表的秒针移动数数,1、2、3、4……

  (2)组织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如闭上眼睛等一分钟,教师提示开始和结束。组织学生体验1分钟能做什么。如画画、口算、写生字、读课文、跳绳等等然后学生汇报。教师说明:一分钟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十四第一题

  2、填一填: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3、练习十四第十题

  4、趣味智力题:

  (1)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全班合唱呢?全校合唱呢?

  (2)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呢?

  (设计意图:在层次性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闯关1、2是基础性练习,闯关3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经历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闯关4是道趣味智力题,通过对教材的改编“5人各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学生更深刻地加强了对本题的认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同学们,时间是一分一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40分钟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也会像今天这样每时每刻珍惜分分秒秒,让我们永远记住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进一步整理升华,教育学生爱惜时间。)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一小格1秒

  1分=60秒

  教后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时间单位秒,并知道

  1分=60秒,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但仍有少数同学混淆

  不清,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3篇(扩展10)

——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课件

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课件1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用这些方位概念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方位概念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理解,让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谈话:小明是新星小学的一名学生。他说他们的城市可漂亮了,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做客,大家愿意吗?(出示学校图)瞧,这是小明的学校,学校的位置在正中间,(指第五组)第五组的位置正好是学校所在的位置,就请你们组的同学到学校去做客吧。(把学校的图片给第五组)。学校的北面是汽车站,那么哪个组的同学坐在学校的北面?(学生回答后,把汽车站的图片给第二组)学校的南面是电影院、东面是少年宫、西面是火车站(分别拿出相应的图片),学校的南面是哪个组?东面是哪个组?西面呢?(学生回答后,把相应的图片发给学生)

  二、 新课

  1. 教学例题。

  谈话:这么多同学都成了小明的客人,高兴不高兴?其他小朋友也想到小明家所在的城市去看一看吗?

  出示超市的图片:小明学校的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超市,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谁知道哪个组坐在学校的东北面?

  讲解:(站在第五组的位置上,右手指东面)这是学校的东面,(左手指北面)这是学校的北面,我们把这个东和北之间的方向称为东北面。

  把超市的图片给第三组:你们就到超市去逛逛吧。

  提问:学生的西南面是公园,你知道学校的西南面是哪个组吗?

  明确:这个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面。

  把公园的图片给第七组:你们就去公园玩玩吧。

  谈话:(指第一组)小明想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到人民桥上走走,(指第九组)请第九组的小朋友到体育场去活动活动,你知道人民桥和体育场各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谈话:现在小朋友知道小明的学校以及周围一些设施的方位了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小明学校的各个方向上都有些什么吗?(由于图片放在每个小组的位置上,有些可能看不清,学生介绍时会感到不方便)

  启发:把图片放在每个小组的桌上,小朋友介绍起来不方便。老师有个办法,把这些图片按一定的方位贴到黑板上,用一个*面图把它们的位置关系表示出来,就能让每个小朋友都看清楚了。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谈话:在*面图上,一般把上面看作北面。(在黑板上画出方向标,并请第五组的小朋友把学校的图片贴在黑板的中间)汽车站在学校的北面,汽车站应该贴在什么位置?

  学生回答后,让第二组的小朋友把图片贴在学校的上面。

  谈话:其他小组的图片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呢?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讨论,想好了就派一个代表上来把你们小组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课前在黑板上画出贴图片的位置和连接线)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如果贴的位置不正确,及时矫正)

  谈话:现在你能向大家介绍小明学校的各个方向上有些什么了吗?你想怎样介绍?先自己想一想,再试着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

  小结: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边说边指)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2.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谈话: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三、 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

  提问: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逐一播放四个小动物的话,并在图上出现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并组织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物照片。

  谈话:美丽的青山乡是一个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出示水库及水果种植情况示意图)。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向前来游览的游客介绍一下青山乡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吗?

  指名介绍水果种植的分布情况。

  3. 游戏。

  谈话:我们不但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这八个方向,而且能够正确地辨认*面图上的这八个方向。谁来说一说,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示范:请全体小朋友起立,跟老师一起做一个游戏。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师生一起做)下面请小朋友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学生活动后,指名做一做,说一说。

  4. 制作方向板。

  谈话:确定了一个方向后,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演示制作方向板的过程。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启发:我们可以把方向板上的“北”指向北面,东北在哪里?指一指。东南在哪里?西北呢?西南呢?(老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方向板上的“北”指向北面,自由地说一说其他的七个方向。

  5. “想想做做”第4题。

  说明跳棋游戏规则,同桌学生合作进行游戏,一个说要求,另一个移动棋子。

  6.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地图,让学生分别找出北京和南京的位置,再说一说南京大约在北京的哪个方向,北京大约在南京的什么方向。

  四、 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你有哪些收获?

推荐访问:大数 教学课件 《大数认识》教学课件3篇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1 《大数的认识》教学课件1年级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