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

时间:2023-03-30 10:00:06 手机站 阅读量: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1  怀揣700元走上创业路  2007年是*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一年,“看到马云做电子商务如此成功,心里痒痒的,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陈果累告诉记者,还是大四学生的他集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供大家参考。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1

  怀揣700元走上创业路

  2007年是*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一年,“看到马云做电子商务如此成功,心里痒痒的,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陈果累告诉记者,还是大四学生的他集结了一批师弟师妹,办起了“网上便利超市”,为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网上提供日用品、零食,也包括洗衣服、送餐等服务。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利润过低,“网上便利超市”的经营举步维艰,地震后,陈果累把库存物品捐赠以后,解散了团队。

  2008年毕业以后,陈果累在成都一家美国软件企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心中的那个“创业梦”一直未灭。陈果累说:“在公司工作跟自己的期待还是差了一大截,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激情。”

  “2009年,创业条件相当好,*很鼓励大学生创业,成都市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机遇。”陈果累兴奋地说起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路。在第二次创业启动之初陈果累本打算寻求“*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合作,最终因为申请手续过于繁琐而搁浅。

  在犹豫中,陈果累听说当时成都高新区提供了特别好的优惠政策,煤气、水电、网费等一律免费。于是陈果累带着自己的项目直奔面试地点,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通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答应为陈果累的公司提供4个工作位的办公场地,2台免费的电脑以及各种办公设施。

  办公场地、办公用品等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启动资金应该怎么筹集呢?

  “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非常重要。”陈果累告诉记者,“当初接到入驻通知时,我跟师弟身上的钱凑在一起就700元。好在高新区要给每一个新进企业一万到五万不等的创业资金。而且成都市还有‘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所有成都创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陈果累立即申请了这两笔资金,申请很快通过,拿着这些钱,陈果累的公司终于办起来了。

  开办公司只是开始

  开办公司只是创业的开始,如何管理、运营才是关键。陈果累说:“作为国家级创业园区,每年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在200到300家左右,但是能存活3年的不算多,3年就是一个坎,能迈过去就是一个新台阶,我们公司从2009年到现在,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

  陈果累所学专业是软件,但是他并没有学习过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运行中,这些又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最开始还是很难的,除了专业知识和大学累积的一点经验,啥都不懂。”陈果累告诉记者,“不过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这方面做得很好,只要企业能用到的知识,他们都定期举行讲座,我们受益很大”。

  除了办讲座以外,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提供包括创业服务、技术*台、国际合作*台、创业文化、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创业导师等众多服务项目。

  其中,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创业导师都是本行业相对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学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不定期来做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为我们这种刚刚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更高*台的人脉资源。”在谈到企业导师时陈果累说,“我们有啥问题也可以去找导师,他们都会耐心解答”。

  做一个企业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工商管理、税收、融资、财务、法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创业服务中心也为企业考虑到了,他们长期与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定期开展这些知识的专业培训。陈果累说:“这种培训我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听,确实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陈果累的公司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创业初期,公司现在已经从企业孵化园搬离。谈到公司现状时,陈果累说:“资金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了,高新区有很多的专项资金可以申请,这些资金的申请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就能得到结果,我们公司刚引进了一个‘海归’,就因为他的加盟,我们 2012年10月申请了‘高层次人才创业补贴’,12月6日这笔30万的专项补贴就已经到账了。现在我们公司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

  “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

  人才是一个公司的.立足之本,但是小公司如何跟大公司争夺人才资源呢?

  “招人不难,招人才难”,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陈果累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还想招5个人,准备招聘两个应届大学生,两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一个5年工作经验的人。高新区虽然每年会提供很多免费招聘会的机会,让企业免费设立招聘展台,也会举办专场招聘会,努力为企业搭建招聘人才的*台。但是巨大的优秀人才缺口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

  谈起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这个问题时,陈果累说:“每个公司都在出奇招来吸引优秀人才,我们公司不是大公司,竞争力不够,现在只能提高公司软实力,提供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打造良好的办公室氛围,而且我们公司不排除利用股权来吸引顶级人才。”

  在采访最后,陈果累告诉记者:“成都的软件行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虽然某些方面有待提高,比如希望企业发展环境更开放、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更强、市场循环更良性、企业间的交流更多,但是总体来说,*的支持和政策很‘给力’,企业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有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连线:

  努力实现城乡群众充分就业

  ——对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叶壮

  记者:请您谈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就业促进工作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叶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2

  2004年,他考入沈阳大学,刚上大学时,陈立权就像在高中时那样认真学习,每学期都会获得一等奖学金,大二时就以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学生会*。

  任学生会*期间,很多搞出国培训的就来他的学校办讲座,所以借场地的问题就找到了他,久而久之,他和做出国培训的这些人便有了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个契机,他走上了做各种代理的道路,心中自主创业的种子也开始发芽。

  起初,他做本学校某英语报纸的代理,做到了沈阳乃至大连地区所有高校的代理。因为他做英语报的成功,某国产电子小品牌也让他做学校的代理,随着他做校园代理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商家陆续找到了他。

  两年间,他积累了金钱和经验,这为他创业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大学后两年他一直忙于生意,但他并没有因此把耽误学业,毕业后顺利地考入本校的研究生。

  因自我膨胀

  人生滑到谷底

  2008年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都纷纷找工作,可是陈立权觉得一个月赚两三千块钱没意思,所以他拿着他大学期间攒下来的10万元钱,在北行开了一家一站式童装店,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利润。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商场里开起了服装店,他的服装店一年半内,迅猛地由1家扩张到了13家。事业的成功让他有点自我膨胀,他说:“我想的不是能赚钱,而是能赚更多的钱。”急于求成的他想把店面急速扩张,这样他就需要投放更多的资金。

  后果是,他的资金开始周转不开,事业面临崩盘。那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生意失败,女友也弃他而去。然而,在重重打击下,他并没有一蹶不振,陈立权说:“不是不能死,是死不起,一个人倒下了,一个家庭就完了,事业也就彻底完了”。

  还完债后

  创建水果购物*台

  生意失败后,他得到了家里人安慰。家里本来就不太富裕,还给他筹措了50余万元还债。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他痛定思痛,决定重起炉灶。起初去朋友的一家公司打工,做服装生意。为了尽快还债,他每天晚上7点到11点都会去麦当劳当小时工。

  2014年3月,他还完债以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创办了沈阳集好果贸易有限公司。6月,组建了辽宁地区第一家精品水果购物*台-集果网。如今,陈立权的集果网已成为沈城著名的精品水果网上购物*台。不过陈立权并没有满足,他说做这个网站的初衷是取消农产品的中间环节,真正做到优质*价,让顾客能吃到新鲜、健康、*价的新鲜水果。“3年之内,我们要把公司做成上市企业!”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这位80后大男孩很有雄心和壮志。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阅读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1)

——80后成功创业故事3篇

80后成功创业故事1

  2007年是*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一年,“看到马云做电子商务如此成功,心里痒痒的",也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 陈果累告诉记者,还是大四学生的他集结了一批师弟师妹,办起了“网上便利超市”,为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网上提供日用品、零食,也包括洗衣服、送餐等服务。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利润过低,“网上便利超市”的经营举步维艰,地震后,陈果累把库存物品捐赠以后,解散了团队。

  2008年毕业以后,陈果累在成都一家美国软件企业找到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心中的那个“创业梦”一直未灭。陈果累说:“在公司工作跟自己的期待还是差了一大截,也希望自己的生活更有激情。”

  “2009年,创业条件相当好,*很鼓励大学生创业,成都市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我觉得这是一个机遇。”陈果累兴奋地说起自己的第二次创业路。在第二次创业启动之初陈果累本打算寻求“*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合作,最终因为申请手续过于繁琐而搁浅。

  在犹豫中,陈果累听说当时成都高新区提供了特别好的优惠政策,煤气、水电、网费等一律免费。于是陈果累带着自己的项目直奔面试地点,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了入驻大学生创业园的通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答应为陈果累的公司提供4个工作位的办公场地,2台免费的电脑以及各种办公设施。

  办公场地、办公用品等问题已经解决,但是启动资金应该怎么筹集呢?

  “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非常重要。”陈果累告诉记者,“当初接到入驻通知时,我跟师弟身上的钱凑在一起就700元。好在高新区要给每一个新进企业一万到五万不等的创业资金。而且成都市还有‘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助’5000元,所有成都创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陈果累立即申请了这两笔资金,申请很快通过,拿着这些钱,陈果累的公司终于办起来了。

  开办公司只是开始

  开办公司只是创业的开始,如何管理、运营才是关键。陈果累说:“作为国家级创业园区,每年入驻园区的企业都在200到300家左右,但是能存活3年的不算多,3年就是一个坎,能迈过去就是一个新台阶,我们公司从2009年到现在,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

  陈果累所学专业是软件,但是他并没有学习过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企业运行中,这些又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最开始还是很难的,除了专业知识和大学累积的一点经验,啥都不懂。”陈果累告诉记者,“不过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这方面做得很好,只要企业能用到的知识,他们都定期举行讲座,我们受益很大”。

  除了办讲座以外,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还提供包括创业服务、技术*台、国际合作*台、创业文化、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创业导师等众多服务项目。

  其中,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创业导师都是本行业相对成功的企业家或者是学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不定期来做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为我们这种刚刚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更高*台的人脉资源。”在谈到企业导师时陈果累说,“我们有啥问题也可以去找导师,他们都会耐心解答”。

  做一个企业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工商管理、税收、融资、财务、法律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创业服务中心也为企业考虑到了,他们长期与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定期开展这些知识的专业培训。陈果累说:“这种培训我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听,确实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陈果累的公司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创业初期,公司现在已经从企业孵化园搬离。谈到公司现状时,陈果累说:“资金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了,高新区有很多的专项资金可以申请,这些资金的申请一般不会超过半年就能得到结果,我们公司刚引进了一个‘海归’,就因为他的加盟,我们 2012年10月申请了‘高层次人才创业补贴’,12月6日这笔30万的专项补贴就已经到账了。现在我们公司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

  “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

  人才是一个公司的立足之本,但是小公司如何跟大公司争夺人才资源呢?

  “招人不难,招人才难”,这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陈果累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还想招5个人,准备招聘两个应届大学生,两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一个5年工作经验的人。高新区虽然每年会提供很多免费招聘会的机会,让企业免费设立招聘展台,也会举办专场招聘会,努力为企业搭建招聘人才的*台。但是巨大的优秀人才缺口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

  谈起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这个问题时,陈果累说:“每个公司都在出奇招来吸引优秀人才,我们公司不是大公司,竞争力不够,现在只能提高公司软实力,提供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打造良好的办公室氛围,而且我们公司不排除利用股权来吸引顶级人才。”

  在采访最后,陈果累告诉记者:“成都的软件行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虽然某些方面有待提高,比如希望企业发展环境更开放、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更强、市场循环更良性、企业间的交流更多,但是总体来说,*的支持和政策很‘给力’,企业无论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可以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有政策为我们全程护航,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连线:

  努力实现城乡群众充分就业

  ——对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叶壮

  记者:请您谈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就业促进工作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叶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推进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80后成功创业故事2

  嗡嗡乱飞的苍蝇在她眼中是会下“金蛋”的宝贝。她天天与苍蝇打交道,把苍蝇当宠物养,还养出了名堂,淘到了“金子”。她叫汪日露,今年28岁,奉化市首开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因为养殖苍蝇,还曾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杰出农村青年”。

  放弃工作回乡创业

  2000年,汪日露从余杭卫校毕业,摆在她前面的有两条路:与市区一家大医院已签订了就业协议,成为一名医护人员,收入稳定;家里有个鱼塘,自己创业搞养殖,但有很大风险。家人都让她选择第一条路,但汪日露这次却想冒一回险。

  从父亲手里接过鱼虾养殖的重任,汪日露就开始思索怎样使鱼儿少生病。2000年12月,她在《*海洋报》上读到一篇文章:南开大学专家研究发现,蝇蛆能对多种疾病产生抗体。

  随后,汪日露父女辗转找到了文章的作者杜教授,向他说明想用蝇蛆养殖鱼虾的打算。双方一拍即合,签下了工厂化养殖蝇蛆协议,杜教授还把汪日露带回南开大学,进行科研培训。

  苍蝇成了她的宠物

  一次偶然机会汪日露发现,蝇蛆吃的是“培养基”,在把吃剩的“培养基”与蝇蛆分离开来时,总有零星的蝇蛆要带出来,于是到市场上买来20只鸡,让鸡吃掉带出来的蛆。没想到,她家的鸡长得特别快,2个月时体重就超过了邻居家已养了3个月的鸡,而且从不生病。

  这下,汪日露萌发了既养蝇蛆又养鸡的念头,投入资金60万元,购买了1500只仙居小鸡,用蝇蛆养鸡。109天后,她养的鸡开始陆续产蛋,与常规养殖相比,产蛋期提前30天,产蛋率高出10%。在宁波市第二届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会上,生物鸡蛋被抢购一空。第一年下来,蛋鸡就为她盈利二三十万元。她的“蝇蛆饲养生物鸡蛋”技术已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生物鸡蛋供不应求。

  刚开始,汪日露面对在蝇箱里四处乱爬的蛆虫,就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但时间一长,恐惧恶心感渐渐消失了。后来,她竟敢大胆地将手伸进蝇箱,像呵护宠物一样,轻轻抚弄它们。

  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汪日露联系了附近的养鸡专业户,并与养鸡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汪日露为养鸡户们提供蝇蛆饲料,鸡蛋由公司收购。生物鸡蛋以每公斤14元计算,给养殖户11元,其余3元归公司。由他们打品牌统一销售,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家农户加入。在汪日露已建成了可培育肉鸡15万羽,蛋鸡2万羽的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养蛋鸡致富。

  随着蝇蛆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汪日露开始异地建厂,盖起了四层楼房及配套养蝇厂房,成立了奉化市首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蝇蛆深层次开发也在进行中,汪日露说,经鉴定,蝇蛆每吨可提取200公斤蛋白粉,以蚕蛹蛋白粉市场价每公斤800元计算,产值高达16万元,利润前景巨大。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2)

——80后创业故事3篇

80后创业故事1

  80后小伙“伺花弄草”致富打造“花园式”村庄

  江苏枫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炳华,从小喜欢绿植,大学选了园艺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与花花草草打交道,从培育彩色枫叶到玫瑰花、薰衣草、鲁冰花,又种植油桃、黄桃,他用自己的知识提升种植技术水*,发展可持续性现代农业。这个80后小伙不仅自己成功创业,更为村民打造了一个“花园式”村庄。

  张炳华从浙江宁波城市技术学院园艺专科毕业后,又到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科所和*林科院工厂化育苗中心学习了7年,这些都为其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的上海世博会之旅,成为张炳华的人生转折点。“各个国家都用最珍稀、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来装点展馆,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彩叶植物。”张炳华说,千篇一律的绿色植物已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回靖后,他就萌生了种植彩叶树的想法。

  “当时国内的彩色树研究仍处于萌芽期,市场上优良的彩叶树非常少,在泰州地区更是少见。”张炳华介绍,2009年,他在生祠镇利珠村流转了近百亩地,成立了泓森合作社,委托苗木公司从国外引进了16种珍稀彩叶枫,开始了创业之路。

  种苗下地后张炳华没日没夜地守在大棚里,观察记录植物长势、适应情况。2012年,张炳华尝试批量生产彩叶枫苗木,首批繁育的6万棵“橙色梦想”枫树因水土不服,只存活了4000棵,一次性损失200多万元。张炳华联系上母校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讨教学习,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珍稀彩叶枫终于在靖江生根。

  这株“幻彩”颜色丰富,刚冒叶时是苹果绿色,慢慢变成深绿,然后是粉红、玫红,到秋天就变成橘红色;“本尼欧塔克”属于欧洲红枫的变异品种,除了道路绿化,也可用在航道、庭院等地方;这是我和美国专家合作培育的“普林斯顿金挪威槭”,是稀有彩叶枫树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站在五彩缤纷的枫树林里,张炳华如数家珍。

  近年来,张炳华先后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引进500多种彩叶枫,目前成功培育356种,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同时,他还潜心钻研出红枫快繁育一体化智能控制器,感应式自动补氧设备,槭树科植物叶面色彩校正装置等设备,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邀请农技专家坐镇果园

  彩色枫树项目走上正轨后,张炳华谋求转型。“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很好,但单一搞苗木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要‘多条腿走路’。”张炳华的目标很明确:找有特色、附加值高的项目,油桃、黄桃进入了他的视线。

  “靖江虽然地产水果品种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夏季上市。在四月底五月初这一段时间,水果市场青黄不接。倘若能抓住这个市场空挡,那销路肯定不用愁。”张炳华说,他做过市场调查,上海、无锡等地的水果批发商对这个项目都非常感兴趣。

  看准商机后,2014年,张炳华又流转500多亩地,成立江苏枫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安徽、浙江、上海等地引进9个新品种桃子在靖江试种,这些桃子分为油桃、黄桃以及毛桃三大类,其中油桃为主打品种。

  新品种引种,张炳华颇为谨慎,项目动工后他先后邀请了扬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23位专家、教授组成“技术团”,定期驻田指导,及时解决各项技术难题。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他又邀请安徽省砀山县和山东省寿光县的两位油桃种植能手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入驻果园。

  有了技术团队和种植能手的指点,张炳华很快掌握了油桃和黄桃种植的技巧。“黄桃要和其他品种的桃子混搭种植,因为其本身坐果率差,要用其他的异性花粉去授粉。”张炳华说,桃树人工授粉也很有门道,抖粉时要匀速,这样授粉才均匀,挂果时易于生长。

  一般桃树要3年才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而枫茂公司的油桃、黄桃在众多专家技术支持下,仅2年就挂果了。张炳华跟上海、浙江等地的水果批发商达成供销协议,还与光明集团等大型企业达成供销协议,销路根本不愁。

  三年“驯化”法国薰衣草

  张炳华喜爱一切新鲜事物,有一股敢拼敢闯的劲儿。

  因为种植彩叶枫,张炳华每年都要出国考察新品种。有一次去法国,他途经普罗旺斯地区,薰衣草正好进入盛花期,那片醉人的紫色花海让他念念不忘。

  回国后,张炳华想方设法引进9个品种的薰衣草在靖江试种了近300亩。“薰衣草观赏性极强,非常适合打造旅游经济。”张炳华说,如果能成功驯化薰衣草,不仅花能卖钱,花海也能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取得旅游收入,村庄环境也会更美,一举三得。

  刚开始,张炳华没有弄清薰衣草的种植要求,不少种子没能出芽。后来他邀请苏州、浙江等地的园艺专家组成“专家包干组”长期驻田指导,逐渐摸清了薰衣草的“脾性”。

  临冬时,张炳华采条扦插,放进塑料棚保温,等到春天天暖时再在大田扦插,让“怕冷”的薰衣草越冬率达到95%。经过三年“驯化”,薰衣草在利珠村开始了滚雪球似的扦插、移栽工作。2015年初,无锡、南京、连云港、常州等地景区纷纷前来订购,薰衣草花苗在手订单达到2000万株。当年,仅销售薰衣草花苗,每亩净效益就达到3万元。

  除了薰衣草,张炳华又引进了美国大马士革玫瑰、欧洲月季、台湾鲁冰花等“洋玩意”。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张炳华通过工厂化育苗的方式,培育标准化种苗,进而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分发给周边农户及社员种植。枫茂公司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植保等方面的咨询及服务,并统一价格回收、统一包装上市。

  现如今,村里的老年人个个能在家门口挣钱,返乡年轻人也直呼家乡环境美翻了。利珠村俨然成了一个花园村,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张炳华创业门道

  1、创业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市场调研、技术攻关,这些都是创业的筹码,能增加成功率。

  2、创业是个动态的过程,别只看着眼前利益,要时刻关注市场,尽量多条腿走路。

  3、单打独斗不如强强联合,要善于借势,整合资源。

80后创业故事2

  “80后”兄弟艰苦创业深山养牛打造致富梦

  仪陇县,有一个偏远的山区小镇–立山镇。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距县城90公里,最高海拔793米。这些年来,这里年轻人纷纷走出深山离乡外出打工,但有一对“80后”兄弟屈能文、屈柳州却对这块贫瘠的土地情有独钟,潜心养牛创业,使沉寂的山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弟弟屈能文曾考上阆中师范学院,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他在广东的鞋厂做过工人,在新疆做过建筑工,从事过许多个职业。打工期间,他东奔西跑,挣到的钱也寥寥无几。屈能文说:“2014年,父亲得了脑溢血,每个月都要上千元的药费,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里还有两个小孩,老婆还要种庄稼,我只得回到老家,照顾年老的父母和小孩。”

  兄弟俩看好前景投身养殖业

  为改变家庭经济收入,他用尽心思寻找发展项目。看到成片的荒山盖上了“绿被子”,认为发展生态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屈能文萌发了试养肉牛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贷款18万元,向亲朋好友借来2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养牛资金投入大,效益周期长,经过考察,一头小牛价格就在6000多元,还要建养殖场、购买牛饲料,还有疾病防疫等等。屈能文找到了隔房兄弟屈柳州,希望哥哥支持自己,兄弟俩一起创业—养牛。屈柳州是一个头脑特别灵活的年轻人,前几年抓住农村大量建房的机会开办了一个水泥板厂,效益很不错。现在弟弟提出合伙开办养牛场的想法,就满口答应了,当即投资30多万元。兄弟俩参加了仪陇县发展协会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养牛专业技术培训;一起到云南、*昌、通江县等地考察。通过考察,觉得西门塔尔牛生长快、免疫能力强、肉质好,生长周期为14—15个月;肉牛市场好,供不应求。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殖西门塔尔牛。

  说干就干,兄弟俩开始修建养殖场。投资30多万在半山腰推出一块*地,建起了1000个*方的养殖场,还修建了300米的车道联通养牛场和乡村公路。

  屈柳州说:“多亏县畜牧局和镇畜牧站的工作人员帮忙,帮忙我们设计和规划。你看这里的青饲料储存室、饲料加工室、粪便处理池都是他们帮助设计的。还有就是弟弟屈能文特别能吃苦,每天干活干到晚上天黑了实在看不见了才休息,恨不得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活干完。”

  2016年底,1000*方的养殖场终于建起了,接下来就是引进西门塔尔牛。考虑资金问题,兄弟俩不敢买大一点的牛,选择了6000多元一头的小牛。兄弟俩在通江县买回30头西门塔尔牛,担心牛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就聘请了通江县的畜牧专家一起过来指导。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小牛生长良好,兄弟俩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兄弟俩成牛倌打造深山致富梦

  30头牛,每天光青饲料就要500公斤左右,另外还要加入一些用玉米、麦麸、棉泊加工的.饲料。光兄弟俩每天是忙不过来了,家里的人都加入养牛队伍中。兄弟俩每天去附近农户家收购的玉米秆、秸秆,加工饲料和管理养牛场;家里的女人就负责割青草,两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同时,两家人把自己家部分土地种上牧草,流转了村里20亩土地种植从广西引进的桂牧一号牧草、黑麦草,还计划承包村民的土地按季节种植青草为牛提供足够的青饲料。

  钟鼓楼村村长龙云华介绍:该村有266户879人,土地612亩。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有40%的土地撂荒。特别希望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委会会提供大力支持,不管是养猪、还是养鸡、养鸭,还是种植果树,年轻人能够留下来发展产业才是我们农村的希望。我希望兄弟俩创业成功,给村里的年轻人做个好榜样!

  屈能文透露“我们的养牛场是按养殖100头牛规划的,现在村村通公路对我们搞养殖业提供了便利,对养牛这一项目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计划在下半年再购买50头西门塔尔牛,但资金还差大部分,压力特别大,现在正发愁呢。我们兄弟俩都想走‘自繁自养’模式,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到时,规模扩大了,就可以让村里的贫困户来养殖场务工,增加收入。还可以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我们提供小牛给贫困户养,提供防疫,统一收购和销售,大家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现在我们兄弟俩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了。所以,我们兄弟俩就必须吃得苦,受得累,创业才能有收益,也才能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3)

——80后网络创业故事3篇

80后网络创业故事1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

  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

  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

  他一个人背着个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

  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

  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

  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

  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

  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

  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

  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黄页”,成为*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

  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

  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商品交易市场、网上*技术出*易会、*招商、网上广交会、*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

  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

  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

  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

  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

  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

  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

  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

  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

  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

  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

  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

  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

  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

  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

  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

  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4)

——国外女性成功创业故事3篇

国外女性成功创业故事1

  大学刚毕业,金姆·里德·佩雷尔(KimReedPErel)就加入了初创企业,当互联网泡沫破裂时该企业也跟着迅速倒闭。在汲取教训之后,她重新起航——在夏威夷家中的厨房里创办一家价值1亿美元的数字广告公司。

  金姆·里德·佩雷尔23岁时,成功与她擦身而过。在浮躁的那几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金姆被一家初创企业XdriveTechnology聘用,她是该公司的第7位员工,担任营销和销售总监一职。在这几年里她忙的晕头转向。除了在华尔街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外,里德·佩雷尔没有任何经验,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规模招兵买马和通过广告使这家公司赚钱的工作中。

  其间,Xdrive的规模迅速扩大到200名员工,并花光了他们在1999到2000年间经过几轮融资筹集到的1。2亿美元。数据存储成本远高于10多年前,而且这家公司花光了所有的现金。里德·佩雷尔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陆续裁剪那些被她视为“最亲爱的伙伴们”。

  2001年,在互联网经济泡沫的破裂中,Xdrive的形势急转直下,于是开始大规模裁员,不过最终还是难逃破产厄运。破产后,正在作垂死挣扎的Xdrive重新获得了一位早期投资者的重新注资才免于没顶,并在此期间寻找买主。之后,这家陷于危机的公司及其资产于2005年被美国在线公司(AOL)收购,这个原来的投资方不久之后就关闭了这家公司。

  2001年里德·佩雷尔丢掉饭碗之后搬到了洛杉矶。“这是我一生中最落魄的一段时间,”她说,“对于我而言,Xdrive是一段奇妙的旅程,一段很棒的时光,但还是以破产告终。”

  但是,“我生来就有创业的基因。”她说。里德·佩雷尔的父亲是一位房地产开发商,母亲则在俄勒冈州经营一家通信咨询公司。里德·佩雷尔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从创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她交往了很久的男朋友是她在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学习商业的时候遇到的,他想要搬回老家夏威夷。“我觉得,如果可以在夏威夷创办一家企业,那么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创业。”她说。Xdrive辉煌而又短暂的发展轨迹已经教会她很多事情,“特别是对公司盈利保持不断关注和学会从失败中爬起来的重要性。”她表示。她还说,“无论怎么出错,这段经历总有其价值所在。要百折不挠,迅速爬起来。”

  “我需要回到最基本的事情上。”里德·佩雷尔说。她在她夏威夷家中的厨房里成立这家业绩营销公司FrontlineDirect。她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并在早上四五点钟接来自美国东海岸的电话,在此期间,还要策划她的婚礼。她十足的干劲完全是夏威夷的一道奇观。“所有人下班后都去冲浪了。”她笑着说。

  自从FrontlineDirect于2003年创立以来,它不仅实现了每年营收几近翻番,还实现了整体盈利。两年内,这家拥有5名员工的公司实现营收350万美元,发展了63家客户。2010年,它最终发展成为一家估值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客户增加至380家,员工规模扩大到70人。

  跨渠道广告基本上意味着为品牌绘制一份受众地图,跨越不同网站和由网站、点击和行动三部分组成的不同设备,使他们精准地投放广告。“每一个渠道都能深入了解一位用户,汇总起来就会得到更完整的某品牌用户资料,因此,针对媒体和受众群购买营销内容时就有了更加完整的依据。”里德·佩雷尔如是说。

  “Facebook上很多喜欢贵品牌的人说自己喜欢跑步,那么针对以跑步专题网站为依托的显示媒体,或者跑步专题网站的浏览者投放广告,不失为明智之举。这家媒体的业绩将证实这一点。”她说。

  2008年,里德·佩雷尔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将Frontline卖给了AdconionMediaGroup,外加数目可观获利能力付款。Frontline被合并后组建了AdconionDirect,里德·佩雷尔担任CEO。如今,这家位于圣莫尼卡的公司AdconionDirect,其广告销售实现同比增长70%。她坚信,在可能出现的又一个科技泡沫中,今天的创始人应该对接受外部融资认真考虑,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脚踏实地创建一家盈利公司上。

  “它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通常是你想象的二倍。”她说。

国外女性成功创业故事2

  退学办公司

  21岁的乔·李曼德特还差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但他却宣布要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你再等几个月不行么?"他父亲恳求道。

  "不行,"乔*静地说,"在软件行业,领先是最重要的。"

  李曼德特知道软件公司提高办事效率,已帮助大公司在制造、运输、收发货物方面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资金。视视为商业生命线的购买与销售,人们仍然是凭直觉在操作。例如,一般医院可以从各种绷带零售商中进行选择,但缺少一种简便的方法算出谁提供的商品既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要,而价格又最合理。李曼德特相信自己同4个合伙人一道,能够开发出一种计算机程序来解决这一问题。

  尽管李曼德特信心十足,可是没有人愿意向他创办的名为"三部曲发展集团"的公司提供资助。银行大门不对他开放,投资业内人士解释说,新公司需要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乔·李曼德特这两者都没有。

  于是,他转向了他们这代人依赖的"大投资银行"——信用卡。李曼德特用了35张信用卡来支付公司所需的资金。两年后,他欠下了50万美元的债务。

  与此同时,他说服曾在开发类似的计算机程序方面作过尝试的惠普公司的工程师试用一下"三部曲"软件。让惠普公司大为吃惊的是,这种软件正好对他们的路子。该公司遂向三部曲集团支付300万美元,买下这种程序的使用权。此后,《财富》杂志排名榜上500家大公司中的其他公司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今天,设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三部曲发展集团"有员工近400人。据统计,该公司去年的收入超过1.2亿美元。

  刚过完29岁生日的李曼德特是众多的35岁以下的企业家中的一员,他们正在向人们对这一代人的评价发起挑战。这个年龄段的人有时被称做摸不透的一代",因为人们认为其缺乏生育高峰那一代人共同具有的鲜明特征。他们往往被说成是对事物冷漠麻木,玩世不恭,看破红尘,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实际上,这一代人应该被称为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一代人。根据巴布森学院的一项调查,年龄在25—34岁的美国人中有近10%积极致力于创办自己的公司,至少是其他年龄段人的3倍。

  "我们是看重结果的一代"

  为什么年龄人创办企业的兴趣会与日俱增呢?这一代人对从事工商业和*工作的看法是其中的部分原因。

  根据罗珀·史塔奇国际有限公司的调查,宁愿自己办公司的"年轻人是愿在大公司里当最高行政主管者的两倍,比愿在政界或*机关担任要职者多4倍。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卡伦·鲍曼将这一现象称做"自我奋斗的新伦理观"。

  这一代年轻人中不少生活父母离异的家庭,是脖子上挂钥匙长大的。他们看到了公立学校和地方*的不足之外。他们靠自学掌握了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如何在因特网上遨游。《第四次转折》一书的作者之一威廉·斯特拉斯指出:"今天的年轻人必须迅速长大——他们犹如在丛林中披荆斩棘的探险者,不得不做好应付一切的准备,十多年后,他们的这段生存经历将被证明是做一位企业家的宝贵体验。"

  德努·梅塞讨厌人们把他们这代人说成是懒惰的一代。他说:"我们是看重结果的一代。"

  梅塞在波士顿学院靠编辑课本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这份经历使他产生了一种设想。他根据这一设想写成一篇学术论文,寄给《福布斯》杂志"美国遗产分部"主任迪姆·福布斯。

  这篇论文给福布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梅塞提供了一份大学毕业后即可从事的工作。梅塞放弃了在华尔街谋职的计划,22岁时他已经在经管福布斯民俗出版集团的业务了。然而不到一年,梅塞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媒体生意,自己单干了。他看到了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即"为生性活泼、雄心勃勃、渴望年轻人办一份杂志"。读者对象是那些"有远大志向、追求上进、富有创意的一代城市人",换句话说就是他们那一代人。

  "我曾有16个""投资者""。"梅塞一边说,一边在信用卡上的名字上做记号。他按最高限额把16张信用卡上的钱都提了出来,一共凑了6200美元,办起了一份名叫《视角》的杂志样刊。在没有顾问和广告代理人的情况下他单枪匹马找到各广告公司,拉到了25000美元的广告。

  这份杂志发行一年后,梅塞同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媒体公司——自由通信有限公司签署了各占一半股份的合伙经营协议,该公司同意向《视角》杂志投资1500万美元。梅塞说:"有了这笔资金做后盾,我们定能在为18-34岁的男性读者办的杂志中一枝独秀。"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5)

——女性成功创业故事3篇

女性成功创业故事1

  石秀,一个80后的小姑娘,在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时显得落落大方,当时面对别人的称赞时却又羞涩内敛。毕竟,26岁的年纪对于很多同龄人来说或许刚走出校园,而石秀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带领一支10人规模的团队在创造财富。创业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只要有梦想,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就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石秀,一个26岁的小姑娘,在别人还是为刚踏入社会而迷茫时,她已然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公司。

  创业的萌芽期

  2009年,考上湖北大学的石秀只身来到武汉就读,专业是动漫设计与制作。受爱画画的父亲影响,石秀从小就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画画,始终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制作一部属于自己的动画片。

  大三的时候,石秀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是关于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的故事,在这个帖子的最后,这对新人表示说希望有网友能结合这些故事为他们量身设计两个卡通动漫形象,并制作成3分钟的在婚礼现场播放的动画短片,可以支付酬劳。

  石秀有感于这对恋人的感人故事,也希望能检验下自己的动画制作水*,石秀接下了这个单子。很快,石秀设计出了一男一女两个卡通形象,幽默又不失温情的风格一下子就打动了这对新人,他们决定把订单交付给这位还在校读书的女生。

  石秀也没有辜负这对恋人的期待,花了一整个月的业余时间,精心制作了一段3分钟的动画短片,并且一手设计了故事情节和配上了音乐,这一段视频受到了那对恋人的情衷。石秀也因此获得了500元的酬劳。这短经历为石秀埋下了创业的因子。

  为梦创业

  大三时,因为自己还是学生,没有市场、客户、业务之类的概念,所以石秀并没有创业的想法。2年后的2013年,石秀大学毕业,进入了当地一家动漫制作公司实习。结果因为实习收入太低导致入不敷出,加上妹妹也大专毕业,两人决定自己创业开公司,做婚礼动漫,姐妹两人将公司名称取作“良辰动画”,寓意专为婚礼吉时制作的动画片。

  为了节省开支,公司成立之初,姐妹两人只在合租房里开淘宝店接单,写剧本、画草图和做后期全在这一个小小的房间中完成。为了留下客户的好评,姐妹俩在服务上下足了工夫:和客户沟通,时间再长、次数再多也不会厌烦;只要是客户提出要求修改的地方,无论多少次都不打折扣,最终修改到位。良辰动画从无到有,最高峰时月订单数突破40笔。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石秀就还完了4万多元的助学贷款。

  产业延伸

  如今,只要在淘宝上输入婚礼动画产品,石秀姐妹的“良辰动画”网站绝对名列前茅,在买家的评论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服务好。

  对了继续扩大生意,石秀还尝试了为信任提供更多的量身定制服务,制作手绘风格动画片,把动漫元素融入婚礼纪念品、礼品中等。

  去年7月,石秀姐妹的“良辰动画”还入驻了武昌区“5.5创意产业园”,成为了园区重点支持与孵化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未来,石秀希望将良辰动漫打造成知名的婚礼视觉设计品牌,以此向婚礼产业上下游延伸,形成动漫形象设计加婚礼礼品定制全方位的服务链条。

女性成功创业故事2

  河南姑娘张瑞莉1987年出生,2010年作为淘女郎只身从广州来到杭州打拼。

  在四季青小有名气的周林娟,2010年开始转型做网店。

  一开始,张瑞莉喊周林娟“老板娘”,现在张瑞莉喊周林娟一声“妈”。关系转变的同时,张瑞莉现在也做起了自己的老板,是一家淘宝四皇冠店铺的店主,仅仅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150万元。

  回想起当年与老公的相识,张瑞莉还有点害羞,“我和老公之间的相识,都是因为自己的婆婆。”

  这7年时间,张瑞莉在杭州到底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创业故事?

  周林娟从“老板娘”变成了“妈”

  2010年,作为第一批淘女郎成员的张瑞莉,因为长相甜美,拍摄专业,在淘宝*台上广受好评。而在四季青已经小有名气的周林娟,也刚刚转型网店,希望在淘宝上寻找一名合适的模特,“当时一眼看中了瑞莉,就觉得这个姑娘跟我有缘分。”

  当周林娟第一次联系瑞莉的时候,还被瑞莉拒绝了,毕竟广州的工作也忙不完。瑞莉的拒绝并没有挡住周林娟的热情,通过旺旺的一次次沟通,最终,瑞莉来到杭州,与周林娟达成了第一次合作。

  “合作时候就觉得这个姑娘特别靠谱。”周林娟还记得第一次合作时候的情形,瑞莉特别专业,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次通过,由瑞莉担任模特的服装,更成了周林娟店铺里的爆款。

  “我那时候就挺奇怪的,感觉周林娟对我特别的热情,嘘寒问暖的,不太像一般的客户。”直到见到周林娟的儿子,尽管瑞莉不愿意聊起自己跟老公恋爱时的细节,但是提起老公时候嘴边带着的笑意,已经完全泄露婚姻的幸福生活。“有时候我也问过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不过婆婆从来没有回答过我。”

  张瑞莉从辣妈变成了网红店主

  婚后不久,儿子“开心”就诞生了,在妈妈和店主之间,瑞莉选择妈妈这个身份,不仅停掉了自己如日中天的模特事业,同时也关掉了自己一家数个皇冠的淘宝店铺,专心在家享受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光。

  “回头想想,那段时间应该是自己最幸福的日子。”伴随着儿子渐渐长大,瑞莉那颗沉寂已久的事业心又蠢蠢欲动了。“挣多少钱倒是其次的,只是想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

  2016年初,瑞莉复出工作,恰好淘宝直播上线,作为最早的第一批淘女郎,瑞莉第9个拿到了淘宝直播的权限。

  刚刚接触直播时,瑞莉也是一头雾水,“也不知道消费者喜欢看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播出什么。”瑞莉所能做的就是每天坚持直播,每天更换不同的主题,每天从10点开始直播,到晚上10点左右下播,一天直播的时间接近12个小时,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也被瑞莉用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

  一个月后,瑞莉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万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粉丝数从零到接近百万,只花了8个月不到的时间。在3月底,瑞莉的直播更是刷新了草根主播单场最高观看人数的记录,吸引到了150万人观看。每天仅仅是导购分成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5万元,刚刚结束的一周里,瑞莉重开的淘宝店,第一次上新销量就超过5000单。

  “妈妈辛苦了。”在出租车上还在直播的淘宝店主张瑞莉,下车时正好碰到准备出门的儿子,一句简单的问候,差点让张瑞莉泪流满面,“回头想起来,最对不起的人,可能就是孩子了。”

  辣妈创业者的春天来了

  在今年淘宝直播一周年庆典上,淘宝产品*台总监、淘宝直播负责人陈镭对外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去年3月推出以来,在一年65万场的淘宝直播中,我们保持了50%以上的转化率(即在直播中直接访问直播商品)。”

  据了解,目前已有上万主播入驻淘宝直播*台,过去一年用户在淘宝观看直播的时长累计达1.4亿小时,折合相当于1.58万年。

  而以瑞莉为代表的一批辣妈创业者,也成为了网红直播的中坚力量。像fashion美美搭、小丫MOMO、蜗牛Adie这样的辣妈创业者在淘宝上层出不穷,单场直播观看人数超过十万更是常有的事。甚至有像妖精美妈这样40岁的辣妈创业者,更是从无到有成长成为一个粉丝超过10万人的大V。

  电商分析人士吴蚊米认为,相比起传统创业者来说,曾经为人母的.女性创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以孩子为动力,辣妈创业者们往往具有更强的成功渴望,同时,在面对创业的困难时,也更为坚韧和柔软。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经表示:以无线化、社区化、内容化作为方向。淘宝正在聚集一大批内容生产者,从一个万能商品市场走向超级消费者媒体,吸引更多用户,创造商业机会。

  现在,刚刚把全家都搬到西溪园区附近的瑞莉,现在成为蚊子会的签约达人,与如涵合作的第一次上新,一天就卖出了超过5000件。“你知道张大奕吧?小女子也当如此也。”瑞莉笑靥如花。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扩展6)

——女性创业成功故事3篇

女性创业成功故事1

  2014年12月,“90后”济南女孩王婷的开店梦终于实现了。这个位于济阳县城区商业街附近,只有20多*方米的米线店,承载着王婷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以来的梦想。

  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实验室的稳定工作,从济南来到济阳开米线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个“喜欢做饭,也想做给别人吃。”因为天冷,她的手指几年来第一次被冻得肿了起来。

  不顾反对 辞掉实验室稳定工作

  王婷辞掉稳定工作,自己创业的想法,一开始便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

  2012年,王婷从泰山学院化工学院毕业,随后便在济南一家实验室开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却十分轻松。在王婷父母看来,女孩能找到这样一个离家近且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

  但谁知,2014年7月,王婷便不顾父母反对辞掉工作。王婷说,辞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过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后来,考虑到自己一直想开店创业,还是决定辞掉工作。

  王婷介绍,早在上大学期间,自己便有开店创业的想法,但那时,还没想好用多大的店铺,开什么样的店。直到在济阳偶然找到一间20多*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 骑电动车寻找店铺

  2014年11月,王婷追随老公第一次来到济阳。在济阳租了房子后,王婷便开始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寻找出租的店铺。因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缘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对于济阳,王婷一点都不熟悉。以至于现在,她对于济阳的认知,还仅限于2条道路,纬一路和纬二路。而她的米线店就开在纬一路,竞业园学校东侧。

  王婷说,对于济阳两条道路的认识,还源于最初的走街串巷。“开始时,也不知道哪儿有出租店铺的,就骑着电动车,顺着这两条道路逐个找。”她说,后来对这两条路了解后,她将店铺的位置锁定在济阳两条商业街附近。

  “想着商业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买卖来也容易些。”王婷说,但找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铺。这时,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弃,在济阳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再继续找合适的店铺。”

  但谁知,这时,竞业园学校东侧一个要出租的店铺却突然出现了。王婷想都没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辞职来帮忙 米线店开张

  王婷租来的店铺很简单,甚至称得上简陋,一块木板隔离出来的20多*方米的房间。

  “啥都没有,就是一间空房子。”租来的空房子,让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着头脑。“房间太小了,最后决定开米线店。”王婷说,找房子时想着在麻辣烫和米线店两者之间选一个。

  安装空调、油烟机,购买桌子、凳子……下定决心开米线店后,王婷便开始忙活起来。为此,还特意花钱到济南学习了做米线、土豆粉的相关知识。

  开业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过来,便给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学舍友江鲁*打电话,让其过来帮忙。接到好朋友电话后,江鲁*当天便辞掉工作,和父母简单打了声招呼,第二天便从潍坊赶到济阳。

  同为“90后”的江鲁*,辞职来济阳前,在潍坊一家实验室工作。她说,接到好朋友电话,便立即赶来帮忙了。

  一天40余顾客 自己能忙得来

  2014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线店开张。此后,两个“90后”女孩开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约有40多个顾客。”记者见到王婷时,这个扎着马尾,手冻得红肿的年轻女孩,正忙着给顾客做米线。无论是购买食材,还是做米线,她都一个人完成。

  米线店进门左手边的墙壁贴了满满的便签纸,便签纸上大多都是顾客留下的祝福语。右边墙壁上有王婷写的无线账号和密码的提示。没有顾客的时候,王婷为了节约开支,不舍得开空调。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冻得肿了起来。

  刚开始,江鲁*还在米线店帮忙的时候,王婷和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里数钱。“看看今天又挣了多少钱。”王婷想着能快点把投到米线店的本钱挣回来。

  今年1月5日,记者采访时,米线店中只剩下王婷一个人。王婷说,现在米线店慢慢走上正轨,再加上*时也不是很忙,江鲁*走后,自己一个人也基本能忙过来。

  王婷说,因为米线店靠近学校,现在吃饭的大多都是教师,也基本都是熟人带来的回头客。她相信,接下来,米线店会越来越好。

女性创业成功故事2

  有位女生相当出名寒假兼职挣得万元,学旅游的她,要给导游正名,不当野导也能赚钱

  春节,不少大学生还“混迹”在拿红包的梯队里,浙江师范大学职教学院旅管专业大三学生王桂娣,已经是第6年,给父母置办好里里外外的新衣裳、新鞋子,还给他们每人包了一个大红包。

  出手大方,需要有坚强的经济基础。王桂娣是个学生,但在国内导游圈里,她已是有6年“导龄”的老导游了,从17岁在绍兴景区兼职做解说员开始,她的行情一路看涨。如果假期持续做兼职导游,她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元,赛过不少专职导游的月收入。2012年元月,她的收入就过万元了。

  这让她在浙师大,成为很多学弟学妹膜拜的对象。

  月入万元,钱是这样赚来的

  月收入*均过万,野导吧?一般人听到,都容易这样质疑。

  “像我们做兼职导游,一般会挂靠某家旅行社,不会单独找客源。”王桂娣很大方地与记者分享了她的万元收入组成:

  行业里,给兼职导游每日的导服费用,在100元~200元之间浮动,能拿多少,看历年来的声誉、客人口碑。像王桂娣这样的“老导”,一般都能拿下每个旅行社的上限。有的旅行社,甚至在带团结束后,忍不住嘉奖她,给到300元一天。

  所以按照一个月带团出游20天算,导服费,就有5000元左右。“如果不是带散团,带*团或者企业团,一般我还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小费。”

  然后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导游佣金,“这部分费用,我们都会和游客说明白,一般是带他们到定点商铺消费,我们提取3%~5%的.佣金。”

  很多人觉得,导游带团出去,“油水”吞到盆满钵满,其实佣金这部分费用,并不是导游赚钱的大头,“一来,很多游客希望去的地方,跟我们没有分成协议。比如我刚刚带的海南团,游客到最后要求买水果。旅行社就没有特定的商家,也没有安排这个行程环节,但是我看航班时间还早,于是就和司机师傅商量,带着客人去了一个大型水果市场,这样的服务都是没有额外收入,甚至要贴钱的。”

  对导游来说,要拿高薪,最关键还是要做好服务,“这就跟出场价一样,干得好,在行里就有资格叫板,自然不愁收入。”

  导游地位,她是这样干出来的

  什么样的服务在导*里算精湛?

  王桂娣举了个例子。有一年夏天,她带了个53人的大团,从绍兴出发,到朱家尖玩。原本夏日去海边避暑,想着很清凉,没想到赶上出游高潮,去的路上大堵5个小时。

  游客都快揭竿起义了。

  “夏天堵车,游客非常心烦,抱怨持续不断。”王桂娣带这个团的时候还不到20岁,她冷静下来,先向旅行社申请,大巴全程要开空调。“因为旅行社早就跟司机结了账,所以,出现这样大堵车的意外情况,司机如果全程开冷气,损失会非常大。但当时的情况是,再把游客关在"蒸笼"里,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车内一清凉下来,游客有点安静了。王桂娣还不能闲着,她得让这漫漫无期的堵车时间变得生动。于是她拿起话筒,使劲浑身解数,载歌载舞,拉客人表演、游戏,“哎,我"个人演唱会"开完,三小时过去了,居然还在堵哟。”

  于是,王桂娣先让一车玩HIGH了的客人休息,自己还得紧绷着神经,一边关注路况,一边下车买了一箱矿泉水上来。这边,王桂娣又给旅行社挂了个申请电话,要求改变中餐地点,“得离咱们堵着的地方近一点,另外,餐标要上调,得抚慰客人"受伤的心灵"嘛。”

  “其实吧,当了导游才发现,虽然我去过全国单身女人创业故事的城市,亚洲也跑了不少国家,但要正儿八经游览一个地方,凭导游的身份,还是安不下心的。”王桂娣自称她现在提前进入更年期,出行时非常焦虑,客人的吃、住、行、购……都要反复思量。

  “我的阅历、收获,确实很大。走了那么多地方,还和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打了交道。有闲钱来旅游的人,肯定是收入稳固、素质还不错的,他们的很多日常言行,都给我很多启发。”

  王桂娣曾经带过一个飞机团,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一道出门,奶奶和妈妈都出自教师家庭,非常有教养,“每次吃航空餐,奶奶都会要两份饭,她是为我拿的,她说干导游特别辛苦,不吃没力气……这些小举动,真是让我很感动,也是我人生的大收获。”

推荐访问:创业故事 女性 文章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3篇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1 80后女性创业故事文章100字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