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时间:2022-06-16 11:45:10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4篇

【篇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 第一节(2)

      四、预算控制的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全面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一)预算工作岗位分离要求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一般包括:
    1. 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
    2. 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
    3. 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二)预算组织及职责权限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具体内容如下:
    1. 上级主管单位负责审批年度预算方案。
    2. 单位领导集体大会等类似决策机构(以下统称单位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单位年度预算方案,即由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年度的预算方案。

    3. 单位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以下统称预算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4. 单位内部业务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三)预算授权审批
    单位应当制定预算工作流程,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授权和控制。
    1. 预算编制的授权审批
    2. 预算执行中的授权审批
    3. 预算调整中的授权审批

    单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提出预算更改及修订申请:
    (1)预算执行的差异率超出预算差异的可容忍范围,并分析合理,则需进行修订;

    (2)发生不可预见情况(比如自然灾害和政策的意外变化),并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则需在发生当期及时修订预算。
    4. 预算分析与考核的授权审批

【篇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
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
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
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

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三、风险分析

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25.98(风险最高100分),属于偏低水平。

2、重要和重大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是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原因、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后果等。对风险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衡量,需要有计量风险的依据。重庆市某某区某某单位依据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判别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影响后果标准分为五个级别,1-极低、2-低、3-中等、4-高、5-极高。

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估标准

管理者在分析风险时应高度重视风险发生时点及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同时还要关注发生概率低而影响后果严重,或影响小而发生概率高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风险影响程度是指事件发生对单位所造成的广度与深度也确定为五个级次,分别为极低、低、中、高、极高,依次对应1、2、3、4、5分。评价风险,是在识别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风险计量分级标准”对风险进行分类排序。将风险分为高(红色)、中(黄色)、低(浅灰色)三类。见下表所示:

注:影响后果中的3%.~25%是指影响预算额度的百分比。或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比率。影响后果也可按:极小、不太可能、有可能、很可能、基本可能灾难性的分类。

4、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梳理分析,形成了以下几大类经费支出事项。

经费支出事项表

4、关于应对风险结果的利用

1、严格落实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

2、财务科根据同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将预算指标按照部门进行分解,并下达至各业务部门。

2、票据专管员严格按照票据管理制度建立票据台帐。

3、加强对各项支出业务的审查,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篇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1

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单位公章

单 位 名 称:

单 位 负 责 人: (签章)

分管内控负责人: (签章)

牵头部门负责人: (签章)

填 表 人: (签章)

电 话 号 码:

单 位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报 送 日 期: 年 月 日

附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


填写说明

一、填报要求

此报告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如实填写。各单位应按照本报告附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软件中填报相关内容,软件自动生成“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各单位报送的纸质版内部控制报告仅包括软件自动生成的内部控制报告,附表内容无需报送。

二、封面填报方式

1.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2.“单位名称”应填写单位的全称;
单位填报本级报告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3.“电话号码”应填写填表人的联系电话号码。

4.“报送日期”应填写内控报告单位负责人审批通过时间。

5.“组织机构代码”应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写。如果单位只有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应填写其中的9位主体标识码(第9位至17位)。

6.“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其中,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

7.“单位预算级次”应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确定预算级次。非预算单位此项填报“无”。

8.“预算管理级次”应按照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写。

9.“2017年度支出总额”应与2017年决算数一致,金额单位为“元”,结果保留整数;
若单位在填报内部控制报告时点尚未统计出2017年年度支出总额,则填列2016年年度支出总额,并在金额后标注,如“2017年度支出总额:XX元(2016)”,若未标记则默认为2017年金额。

三、“附件: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填报方式

(一)单位层面

1.“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人”中的分管财务领导包括单位总会计师。

2.“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次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次数”栏填写内容均需附会议纪要等作为佐证材料;
若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共同召开会议,则每项各计1次。

3.“本年是否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否建立内部控制手册”栏填写内容需附相关佐证材料。

4.在“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部门”中,若存在多部门参与评价监督的情况,仅勾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牵头(归口)部门。

5.在“内部控制开展进度”中,内部控制建立阶段是指单位六大经济业务领域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正在建立或已完成建立,但未付诸实施的阶段。内部控制实施阶段是指涵盖六大经济业务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已完成建立并付诸实施,但尚未采用信息化手段执行的阶段;
内部控制信息化阶段是指单位内部控制已进入内部控制实施阶段,并采用信息化手段执行的阶段。

(二)业务层面

1.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栏中,如单位不涉及某项业务领域或业务领域下属的部分环节或类别,则在该项业务领域对应的环节或类别勾选“不适用”。如单位涉及该业务领域及下属环节或类别,需要判断业务领域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图中是否细化至相关环节或类别。此部分需附相关业务领域内控制度和流程图等作为佐证材料。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涉及填写金额的部分,单位为“元”;
如单位不涉及某项业务,则在该项评价要点行勾选“不适用”。该部分内容填写需附系统截图或数据来源资料作为佐证材料。各评价要点取数规则如下:

(1)“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主要评价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预算项目数”,是指纳入单位项目库管理范围的财政拨款预算事项数,预算项目数统计口径参照中央单位预算目标报送应统计到“项”级,如果单位有更加精细的管理可以按照更细致的分类统计,并标注统计口径。另外,对于跨年度事项,以预算年度为口径,凡根据项目库动态调整要求纳入当期预算安排,且应完成阶段性绩效目标的财政拨款预算事项,均纳入本指标评价范围;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立项申请表及附件”等资料进行填报。

“设定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数”,是指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绩效目标申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2)“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批复细化程度”,主要评价支出预算金额细化至部门情况。

“内部预算分解指标总金额”,是指单位支出预算总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预算细化分解至各部门(或附属单位)项目的指标金额”,是指结合业务实际开展计划,严格按照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分类要求,将支出预算细化至资金使用责任主体的金额。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指标内部分解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3)“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程度”,主要评价预算分析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分析的月份数”,是指进行预算分析的月份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执行分析报告”等分析类资料进行填报。

(4)“预算业务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工作执行情况”,主要评价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情况。

“预算项目总数”,参考“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比例”对应的数据一进行填报。

“实际绩效评价的项目数”,是指预算执行事后绩效评价项目,而非事前预算绩效目标审定项目。对于仅对部分内容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不计入实施绩效评价项目数。对于跨年度执行的预算项目,可以在统计中剔除。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等资料进行填报。

(5)“收支业务管理”中的“非税收入管控情况”,适用于存在非税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评价非税收入上缴情况。

“应上缴非税收入”,是指存在非税收入上缴职能的单位,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金额;
该指标建议单位根据非税收入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收入情况进行计算。

“实际上缴非税收入”,是指单位报告年度实际上交的非税收入;
该指标建议参考“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6)“收支业务管理”中的“支出管控情况”,主要评价支出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财政资金支出预算批复总金额”,是指单位“二下数”与预算追加数合计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调整记录、预算批复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财政资金支出金额”,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实际执行支出财政资金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决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7)“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中的“采购预算完成情况”,主要评价采购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本年采购预算金额”,是指本年度部门预算批复中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和预算执行中调剂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合计,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

“本年实际采购金额”,是指依据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有关程序组织完成采购活动后的采购金额,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的采购金额。

“本年采购预算金额”和“本年实际采购金额”建议参考本单位填报的“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进行填报。

(8)“资产管理”中的“国有资产安全性”,主要评价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情况。

“处置资产入账价值”,是指报告年度发生的资产处置事项的入账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处置清单、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合规处置资产入账价值”,是指报告年度处置事项中按照资产处置要求执行的处置事项入账金额。资产处置要求包括:一是资产处置年限、性能等标准制定合理合规,被处置资产经论证满足处置要求;
二是资产处置严格按照审核审批程序办理手续,有相应的资产处置审批单予以佐证;
三是资产处置实物账与资产处置财务账已进行账务处理;
四是处置收入已登记入账且计价准确,严格按照外部制度规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处置清单、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9)“资产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预算完成率”,主要评价资产配置预算完成情况。

“行政办公资产配置预算数”,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对于资产配置的预算数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报表、预算指标内部分解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行政办公资产配置总金额”,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在资产配置中的资产实际入账价值;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配置账面价值(会计报表)、资产配置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10)“资产管理”中的“人均行政资产配置情况”,主要评价行政资产配置管理情况。

“单位编制人数”,是指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包括工勤编制人数;
该指标建议参考“三定方案”等资料进行填报。

“本年年底资产总额”,是指2017年年底行政办公资产会计账面总金额。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资产范围参照《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相关规定;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清查报告”等资料进行填报。

(11)“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建设项目资金控制情况”,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情况。

“批准的概算投资额”,是指当期已完工并办理项目决算的建设项目的概算投资额,既包括项目立项时批复的概算数,也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变更导致的预算调整数;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概算批复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建设项目决算投资额”,是指单位当期建设项目决算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决算表”等资料进行填报。若单位评价期间不存在已完工项目,该指标作为不适用指标。

(12)“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年度投资计划”,是指以预算年度为统计口径的建设项目计划投资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投资计划、预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年度实际投资额”,是指以预算年度为统计口径的建设项目实际投资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工程结算记录、决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13)“合同管理”中的“合同订立规范情况”,主要评价合同订立管理情况。

“合同总个数”,是指单位报告年度签订合同的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合同台账”等资料进行填报。

“合同审批个数”,按照合同管理要求严格依规审核审批合同的数量。合同审核审批应按照分级授权要求执行,重大合同的审核审批要有策划调查文件、会议纪要等文本作为佐证,其中,重大合同标准以各单位合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重大合同为标准;
该指标建议参考“合同审批表、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填报。

三、经验、问题、计划和建议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栏中应主要填写单位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以及在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领域中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后取得的成效。

2.“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栏中应主要填写单位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单位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纪检、巡视、审计、财政检查等外部检查发现的与本单位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业务领域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应一并反映。

【篇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1

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单位公章

单 位 名 称:

单 位 负 责 人: (签章)

分管内控负责人: (签章)

牵头部门负责人: (签章)

填 表 人: (签章)

电 话 号 码:

单 位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报 送 日 期: 年 月 日


附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


填写说明

一、填报要求

此报告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如实填写。各单位应按照本报告附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在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软件中填报相关内容,软件自动生成“2017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各单位报送的纸质版内部控制报告仅包括软件自动生成的内部控制报告,附表内容无需报送。

二、封面填报方式

1.表内的年、月、日一律用公历和阿拉伯数字表示。

2.“单位名称”应填写单位的全称;
单位填报本级报告时,应在单位名称后加“(本级)”。

3.“电话号码”应填写填表人的联系电话号码。

4.“报送日期”应填写内控报告单位负责人审批通过时间。

5.“组织机构代码”应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码填写。如果单位只有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应填写其中的9位主体标识码(第9位至17位)。

6.“隶属关系”由“隶属关系”和“部门标识代码”组成,以9位代码表示。其中,中央单位前六个空格均填零,后三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编制;
地方单位前六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编制,后三个空格按照单位财务或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代码》(GB/T 4657-2009)填报。

7.“单位预算级次”应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和经费领拨关系确定预算级次。非预算单位此项填报“无”。

8.“预算管理级次”应按照单位预算分级管理的级次选择填写。

9.“2017年度支出总额”应与2017年决算数一致,金额单位为“元”,结果保留整数;
若单位在填报内部控制报告时点尚未统计出2017年年度支出总额,则填列2016年年度支出总额,并在金额后标注,如“2017年度支出总额:XX元(2016)”,若未标记则默认为2017年金额。

三、“附件:2017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填报表”填报方式

(一)单位层面

1.“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人”中的分管财务领导包括单位总会计师。

2.“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会议次数”、“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次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小组会议次数”、“单位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次数”栏填写内容均需附会议纪要等作为佐证材料
若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共同召开会议,则每项各计1次。

3.“本年是否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否建立内部控制手册”栏填写内容需附相关佐证材料。

4.在“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部门”中,若存在多部门参与评价监督的情况,仅勾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牵头(归口)部门。

5.在“内部控制开展进度”中,内部控制建立阶段是指单位六大经济业务领域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正在建立或已完成建立,但未付诸实施的阶段。内部控制实施阶段是指涵盖六大经济业务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已完成建立并付诸实施,但尚未采用信息化手段执行的阶段;
内部控制信息化阶段是指单位内部控制已进入内部控制实施阶段,并采用信息化手段执行的阶段。

(二)业务层面

1.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栏中,如单位不涉及某项业务领域或业务领域下属的部分环节或类别,则在该项业务领域对应的环节或类别勾选“不适用”。如单位涉及该业务领域及下属环节或类别,需要判断业务领域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图中是否细化至相关环节或类别。此部分需附相关业务领域内控制度和流程图等作为佐证材料。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涉及填写金额的部分,单位为“元”;
如单位不涉及某项业务,则在该项评价要点行勾选“不适用”。该部分内容填写需附系统截图或数据来源资料作为佐证材料。各评价要点取数规则如下:

(1)“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主要评价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预算项目数”,是指纳入单位项目库管理范围的财政拨款预算事项数,预算项目数统计口径参照中央单位预算目标报送应统计到“项”级,如果单位有更加精细的管理可以按照更细致的分类统计,并标注统计口径。另外,对于跨年度事项,以预算年度为口径,凡根据项目库动态调整要求纳入当期预算安排,且应完成阶段性绩效目标的财政拨款预算事项,均纳入本指标评价范围;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立项申请表及附件”等资料进行填报。

“设定绩效目标的预算项目数”,是指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绩效目标申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2)“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批复细化程度”,主要评价支出预算金额细化至部门情况。

“内部预算分解指标总金额”,是指单位支出预算总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预算细化分解至各部门(或附属单位)项目的指标金额”,是指结合业务实际开展计划,严格按照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分类要求,将支出预算细化至资金使用责任主体的金额。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指标内部分解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3)“预算业务管理”中的“预算执行控制程度”,主要评价预算分析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分析的月份数”,是指进行预算分析的月份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执行分析报告”等分析类资料进行填报。

(4)“预算业务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工作执行情况”,主要评价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情况。

“预算项目总数”,参考“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比例”对应的数据一进行填报。

“实际绩效评价的项目数”,是指预算执行事后绩效评价项目,而非事前预算绩效目标审定项目。对于仅对部分内容进行绩效评价的项目,不计入实施绩效评价项目数。对于跨年度执行的预算项目,可以在统计中剔除。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等资料进行填报。

(5)“收支业务管理”中的“非税收入管控情况”,适用于存在非税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评价非税收入上缴情况。

“应上缴非税收入”,是指存在非税收入上缴职能的单位,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的金额;
该指标建议单位根据非税收入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收入情况进行计算。

“实际上缴非税收入”,是指单位报告年度实际上交的非税收入;
该指标建议参考“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6)“收支业务管理”中的“支出管控情况”,主要评价支出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财政资金支出预算批复总金额”,是指单位“二下数”与预算追加数合计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调整记录、预算批复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财政资金支出金额”,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实际执行支出财政资金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决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7)“政府采购业务管理”中的“采购预算完成情况”,主要评价采购预算实际执行情况。

“本年采购预算金额”,是指本年度部门预算批复中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和预算执行中调剂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合计,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的政府采购预算金额。

“本年实际采购金额”,是指依据政府采购预算,按照政府采购有关程序组织完成采购活动后的采购金额,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的采购金额。

“本年采购预算金额”和“本年实际采购金额”建议参考本单位填报的“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进行填报。

(8)“资产管理”中的“国有资产安全性”,主要评价单位资产处置管理情况。

“处置资产入账价值”,是指报告年度发生的资产处置事项的入账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处置清单、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合规处置资产入账价值”,是指报告年度处置事项中按照资产处置要求执行的处置事项入账金额。资产处置要求包括:一是资产处置年限、性能等标准制定合理合规,被处置资产经论证满足处置要求;
二是资产处置严格按照审核审批程序办理手续,有相应的资产处置审批单予以佐证;
三是资产处置实物账与资产处置财务账已进行账务处理;
四是处置收入已登记入账且计价准确,严格按照外部制度规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处置清单、会计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9)“资产管理”中的“资产配置预算完成率”,主要评价资产配置预算完成情况。

“行政办公资产配置预算数”,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对于资产配置的预算数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预算报表、预算指标内部分解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行政办公资产配置总金额”,是指报告年度单位在资产配置中的资产实际入账价值;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配置账面价值(会计报表)、资产配置记录”等资料进行填报。

(10)“资产管理”中的“人均行政资产配置情况”,主要评价行政资产配置管理情况。

“单位编制人数”,是指经政府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包括工勤编制人数;
该指标建议参考“三定方案”等资料进行填报。

“本年年底资产总额”,是指2017年年底行政办公资产会计账面总金额。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资产范围参照《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相关规定;
该指标建议参考“资产清查报告”等资料进行填报。

(11)“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建设项目资金控制情况”,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情况。

“批准的概算投资额”,是指当期已完工并办理项目决算的建设项目的概算投资额,既包括项目立项时批复的概算数,也包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变更导致的预算调整数;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概算批复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建设项目决算投资额”,是指单位当期建设项目决算金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项目决算表”等资料进行填报。若单位评价期间不存在已完工项目,该指标作为不适用指标。

(12)“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年度投资计划”,是指以预算年度为统计口径的建设项目计划投资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投资计划、预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年度实际投资额”,是指以预算年度为统计口径的建设项目实际投资额;
该指标建议参考“工程结算记录、决算报表”等资料进行填报。

(13)“合同管理”中的“合同订立规范情况”,主要评价合同订立管理情况。

“合同总个数”,是指单位报告年度签订合同的数量;
该指标建议参考“合同台账”等资料进行填报。

“合同审批个数”,按照合同管理要求严格依规审核审批合同的数量。合同审核审批应按照分级授权要求执行,重大合同的审核审批要有策划调查文件、会议纪要等文本作为佐证,其中,重大合同标准以各单位合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重大合同为标准;
该指标建议参考“合同审批表、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填报。

三、经验、问题、计划和建议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栏中应主要填写单位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做法,以及在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领域中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后取得的成效。

2.“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栏中应主要填写单位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单位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纪检、巡视、审计、财政检查等外部检查发现的与本单位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业务领域相关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应一并反映。

推荐访问:内部控制 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材料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