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心组研讨发言】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教学思路(全文完整)

时间:2022-10-23 17:45:07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心组研讨发言】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教学思路(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心组研讨发言】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教学思路(全文完整)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心组研讨发言】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针对高校思政课内容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知识要点,要从价值维度、思想维度、方法维度探析“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论自觉及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引。

 立场价值的契合。在教学中,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引导学生树立为

 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一方面,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亲民”价值立场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举例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传统文化的立场要求;阐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立场价值,说明古圣先贤对“大同”社会的战略谋划和人民大众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立场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应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民本”的立场要求相契合。新时代,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立场。教师可结合现实事例进行讲解,如对精准脱贫、抗击疫情、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坚持人民立场的认同度和自觉性。

 思想精神的融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神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其差异性,寻求其结合的逻辑性。诸如:“气”“五行”被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这是朴素的唯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表明自然运行自有规律;“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与共同富裕等具有内在相似性。由于思政课时有限,教师须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精神,可选取如格物致知、礼法合治、仁义至上、戒奢以俭等观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和精神实质。引导学生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治国先治吏、德主刑辅的治理要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涵养。

 思维方法的联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宋明理学、法家等都蕴含较为丰富的辩证思维成分,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着相通性。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对“二者结合”的内在思维方法进行剖析。譬如:“阴阳学说”体现矛盾双方或多方相互作用、互相转化的规律;“中庸之道”强调“度”的把握,体现质量互变的相互关系和适度原则;“知行合一”体现了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辩证思维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思路,

 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了遵循。教师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把纵向式的文化继承与横向式的文化交流联接起来,阐明推进“二者结合”的正确路径。在教学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倾向,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扬弃态度,通过对“二者结合”的内在思维方法进行探析,提升学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

推荐访问: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