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比争议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范文推荐)

时间:2022-10-29 15:35:08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普比争议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职普比争议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范文推荐)

 

 收稿日期:

 2022-05-22作者简介:和震,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汪冰冰,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 .① 谢良才,和震.论现阶段的普职比波动[ J ] .教育科学, 2016 , 32 ( 06 ):

 72-80.② 沈有禄.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提升的阻力与路径分析———基于“三州”地区的调查[ J ] .中国教育学刊, 2020 ,( 7 ):

 17-21.职普比争议的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和   震   汪冰冰(北京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摘   要:我国推行的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诸多争议。研究认为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应是长期的政策追求,职普比争议需要立足多个视角加以分析和引导。在多重视角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应维持从刚性到灵活的“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均衡协调发展;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升学和就业双功能,增强其社会吸引力;继续增加对中职投入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多次分流;坚持职普比底线;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关键词: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多重视角;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G71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519 (2022 )

 03-0073-10DOI :

 10.14138 / j .1001-4519.2022.03.007310一、问题提出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推行“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通常指高中阶段教育的中职学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招生数的比例。①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呈波动变化,中职招生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 2010 年 870.4 万人下降到 2018 年 557 万人, 2019 年以后有所回暖。职普比与中职招生人数变化趋势相同,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8年0.7 , 2019年以后职普比有所回升,2020年职普比为0.74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国家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程中,近年来围绕职普比的争论愈演愈烈。“职普比”不仅仅是一个比例,更深层的是背后所代表的学生、家长、国家、社会对不同类型教育需求的复杂博弈。② 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复杂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系统之中,高中阶段职普比结构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职普比的争议既涉及高中教育阶段结构设置的问题,又关涉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纵向结构中的价值定位,还内含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与公民个体教育选择权的张力。事实上在推行职普分轨的国家中,职普之间究竟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结构与第 43 卷第 3 期 清   华   大   学   教   育   研   究 Vol.43 , No.32 0 2 2 年 6 月 TSINGHUA JOURNAL OF EDUCATION  Jun.2022

 比例也是困扰各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①理解职普比的争议需要从多个视角将其中杂糅的问题分离清楚,进而为我国完善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针对性政策建议。二、理解职普比争议现象的多重视角(一)理解职普比争议需放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横向结构中,其实质反映的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模式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初中升学率从2000年的51.2%提高到2020年的95.7%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20年达到91.2% ,圆满完成2017年3月公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对于发展什么样结构的高中阶段教育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教育是否应该坚持职普分流,这是讨论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以何种结构发展高中教育,具体来说,是发展单轨制的综合高中模式,还是双轨制的职普分流模式,进一步地职普比应该维持什么比例,这是几乎所有教育体系都要面临的问题。国外的一些研究也注意到“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学生所需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轨道与培养公民基本技能的综合中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② 。美国教育史上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深远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 )与查尔斯·普洛瑟( CharlesProsser )、大卫·斯内登( David Snedden )等人讨论的很多洞见依然可以为分析当前职普比问题提供参考。③表 1 为笔者整理的两派关于高中阶段教育类型结构的主要观点。杜威对于职普分流的讨论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争议在当下中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推行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的过程中被再度提起。有观点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过时,高中阶段教育应该专注于培养一般的综合素养以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流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一百年前美国的差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经过4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改进与完善,强调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已经逐渐取代就业导向成为主流的职业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在教授技术技能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杜威所批判的可能阻碍职业流动的狭隘职业训练也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所要摒弃的。·4 7·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年第3期)①②③刘丽群 . 高中阶段普职结构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J ] . 比较教育研究, 2020 ,( 9 ):

 30-36.Rafael Merino et al. ,“ Com p rehensive School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in S p ain :

 A Lon g itudinal A pp roach from theTransition from Lower to U pp er Secondar y  Education ,” Education   Sciences  11 , no.3 ( 2021 ):

 101.高山艳.杜威与普洛瑟职业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反思[J ] .现代教育管理, 2014 ,( 11 ):

 114-118.④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 ] .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325-339.⑤Charles A Prosser and Thos.H. Q ui g le y ,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   Democracy ( Chica g o :

 American Technical Society ,1949 ), 221-226 , 462.⑥David Snedden ,“ Fundamental Distinctions Between Lib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quiry   7 , no.1( 1977 ):

 41-52.

 杜威反对双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职普双轨势必加大社会阶层之间本来存在的差距,职普分流沦为复制社会阶层的工具。然而美国学生在综合中学自由选择“职业科”貌似民主,但实质上在选择之前多受智力测量与生涯导师的引导,故而在综合中学中,选择“学术科”者多为中产以上生源,而选择“职业科”者多处于社会的底层。①因此,以“单轨制”著称的民主只是流于形式,实质上则呈现“双轨制”的特征,只不过是“单轨制”内的“双轨制”而已。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具有工具性作用,教育性也是其本质属性之一,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提供了人才成长的另一条路径。如果社会阶层分化是客观存在,对基层民众来讲,在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他们大多数够得着、行得通的安身立命、有业乐业的高性价比教育。③另外,普杜之争的背景是在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大规模设立的情况下开展的,甚至因为单独举办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的师资、教室等软硬件设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也成为杜威反对设立中等职业教育的理由之一。但基于同样的逻辑,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来之不易,贸然大幅度削减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④(二)理解职普比争议需放在职业教育纵向体系中,其实质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40年间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既缓解了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大批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的压力,而且因为中等职业教育短平快的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了大批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共识,但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待明确。在现阶段出现的职普比的争论中,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的纵向体系中也出现了存在意义的讨论。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中等职业教育无法培养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所需的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经过20 年的发展,办学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担当起产业结构升级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可以被替代。其二,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能够直接就业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不够密切,难以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如果中等职业教育不能在纵向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寻得安身立命之地,那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无稽之谈,职普比也不需要大体相当的坚持,甚至出现应该考虑废除中等职业教育的言论。实际上职业教育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它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以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相应提高,比如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及操作维护等工作,都离不开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人。⑤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办学宗旨,随着办学模式调整、办学水平提高,完全可以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德国为例,德国工业4.0并不是主张缩减职业学校的数量,以学历化提升的手段来回应新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而是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职业教育转型,瞄准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完整行动能力和数字化能力来实现对科技发展和工业4.0的适应。质疑中等职业教育在职教体系中价值的观点只说明了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基本完成的历史使命,却并不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使命的终结,而应该重新思考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功能与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成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⑥·5 7·职普比争议的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①②③④⑤⑥J eannie Oakes , Keeping  Track :

 How   Schools   Structure   Inequality (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 y  Press , 2005 ), 150-171.路宝利,缪红娟.职业教育“类型教育”诠解:质的规定性及其超越[J ]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 10 ):

 6-14.邢晖等 .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专家笔谈(二)[J ]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 28 ):

 5-14.谢良才,和震 . 论现阶段的普职比波动[J ] . 教育科学, 2016 ,( 6 ):

 72-80.陈玮,许辉 . 向上的阶梯:经济转型时期新技术工人的社会流动[J ] . 文化纵横, 2021 ,( 6 ):

 54-62.徐国庆 . 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转向:类型教育的视角[J ] . 教育研究, 2021 ,( 4 ):

 118-127.

 而中等职业教育在职教体系中“断头教育”的判断也有待更正,我们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潜能正在发挥。比如上海市2018届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已经达到61.66% 。①再以安徽省为例,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政策实施以来,中职学生升学通道整体被打开。

 2018年安徽省共下达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计划110656名,其中面向普通高中81799名,面向中职28857名,中职占比仅为26.08% ;但2019年安徽省同类计划面向中职招收48677名学生;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72902名。在不考虑中职学生其他升学渠道,如参加普通高考、本科高校直招、留学等,仅安徽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计 划中 面向 中 职的 名额 占 当 年中职 毕业 生 人 数 比例 从 2018 年 的 11.22% 提 高 到 2020 年 的28.46% , 2022年安徽省面向中职招生增长到89533名。升学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发展的重要出路,一批有志于继续提高学历水平及技能水平的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得以满足,中职作为“断头教育”的历史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扭转。当前“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已经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组成了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让有升学愿望和升学潜能的职业学校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不仅确保了学生“上高中”的机会与权利,也为学生“上大学”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与选择。②中等职业教育正在成为“升学有路”“就业有门”,对学生技能发展和终身成长都具有价值的教育类型,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三)理解职普比争议还应放在社会结构中,其实质是民众教育选择权与国家社会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职普比问题近年来频频在新闻舆论中被热议,不少民众担心 1 :

 1 强制分流政策落实,这反映出民众较为强烈的教育焦虑,说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个体教育诉求之间还需要协调。从国家的整体需要和社会长远发展来看,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是一个基于社会人才结构及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长期追求;从个体层面来看,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有权利自由选择自身接受教育的类型和层次,而且这个权利应该得到国家的保护。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及家长的个人升学需求与国家、社会的用人需求之间并不总是那么协调与平衡。这种不平衡一方面来自中等职业教育分流机制,目前我国的职普教育分流手段以学科考试为主,偏重选拔普通教育学生,“重普轻职”,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缺乏引导。当前我国初中后职普教育分流实际上成为一种“淘汰”机制,而非个性化教育的自主选择。但是,完全不受制约的教育选择权利和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除了教育投入成本承受力和教育收益预期的判断,还有学生对自己兴趣能力倾向的自我认知偏差、生涯规划的不明确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误解等,都会影响个人的教育选择,并使其教育选择带有很大的非理性。因此从宏观的角度加以合理引导和科学干预不应该视为有违教育公平的行为。③另一方面,民众对职普分流问题的焦虑背后体现的是对中等职业教育上升渠道的担忧以及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满。④学生分流进入中职后,纵向通往高层次教育的通道还不够通畅,加上一些地区中职学校总体办学条件较差,许多家长和学生不愿主动选择而是被分流到职业教育。但世界银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发现,当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改善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情况下,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死胡同”的看法会发生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相对收益也有所提高。⑤瑞士同样在高中教育阶段实施职普分流,职普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离不开其高质量职业教育双元制的作用。⑥在新科技革命和现代化的背景下,高质量的中职也会是民众追求...

推荐访问:视角 争议 建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