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时间:2022-10-29 19:35:08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供大家参考。

全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全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2 —4 2024 年)

  为进一步整合拓展全市孵化空间资源,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重构我市创新格局,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人才项目集聚、城市能级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全域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孵化空间拓展、服务体系健全要求,系统构建产业链式培育全贯通、创新网络全联通、空间形态全涵盖和孵化体系全链条的大孵化集群体系,差异化、专业化、集约化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等孵化基地,带动全市整体孵化效能提升和创新资源配置优化,推动全域创新创业,助力我市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标杆。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孵化空间打造、专业团队运营、基金规模壮大、科创项目引进和青年人才集聚等攻坚导向,以创建示范孵化基地、争创省级以上孵化器为抓手,系统提升大孵化集群建设水平。

 扩大孵化场地面积。2022 年,全市新增孵化场地面积 xx 万

 平方米;2023 年,新增孵化场地面积 xx 万平方米;2024 年,新增孵化场地面积 xx 万平方米。

 提升专业运营水平。2022 年,新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或龙头企业数 x 个;2023 年,新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或龙头企业数 x 个。

 产业基金规模增长。2022 年,新设立或引进合作基金 x 支以上;2023 年,新设立或引进合作基 x 支;2024 年,新设立或引进合作基金 x 支。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2022 年,新增示范孵化基地 x 家,创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x 家;2023 年,新增示范孵化基地 x家,创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x 家;2024 年,新增示范孵化基地 x 个,创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x 家。

 三、统筹布局孵化集群

 锚定集群目标定位,做好顶层设计,采取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推进“8+N”产业孵化集群建设,重点培育示范孵化基地,发挥向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爆发式增长,全面激活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全域创新创业,打造科创高地。

 (一)智能电气产业孵化集群。在 xx 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长三角电气工程师创新中心、xx 工业研究院、杭电 xx 创新院、省智能电气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精密制造服务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优势,整合提升创演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创业中心、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电力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平台资源,形成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孵化培育的全链条,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技术供给支撑能力,形成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低压电气产业转型升级。

 (二)智能电子信息产业孵化集群。在 xx 片区,围绕汽车电子产业细分领域,依托 xx 电子信息科技加速器、xx 镇 xx 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汇聚 xx 集团、xx 电子、xx 电子、xx 电器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推进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发挥虹兴众创空间作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构建“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的培育链条,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建设产业链生态圈,提升区域能级。

 (三)数字经济产业孵化集群。在柳白片区,以浙江云谷数据中心、互联网创新中心、智慧家居创新中心为基础,依托京东智联云、北京超算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头部项目,抢抓信息技术应用新发展机遇,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智能计算整机与配套产业、智慧家居、智能电气等,构建孵化中心-小微园的产业转化路径,赋能 xx 本地制造业。

 (四)物联网传感产业孵化集群。在柳白片区,围绕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电气、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发挥中国泰尔实验室(xx)物联网技术创新实验室、西门子工业软件创新赋能中心等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推进 xx(xx)物联网传感产业园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链,增进新动能,打造数字化改革与绿色低碳双创高地,助力 xx 千亿电气产业转型升级。

 (五)xx 产业孵化集群。在 xx 镇,依托 xx 小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区,以聚优品、铁枫堂等企业为开发主体,以xx 入选“药食同源”目录为契机,采用“xx 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设共享实验室、检验室,促进传统产业与新经济模式充分“嫁接、契合、互融”,构建多链条、高融合的新型产业生态圈,打造百亿规模国家级 xx 生物产业基地。

 (六)总部经济孵化集群。在中心城区,围绕 xx 市创 xx 镇四大业态和“一园+多孵”空间布局,做优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生态圈,积极引进服务业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提升整体活力和发展动能,招引金融科技、私募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新业态入驻,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搭建双创生态圈。

 (七)临港经济产业孵化集群。在 xx 湾港区,聚焦以海工装备、电子电气、智能装备、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临港工业,发展港口物流、智慧仓储、保税物流中心(B 型),融合 xx 工业园区和周边乡镇等产业优势,提升海洋经济产业空间孵化园,构建孵化园-产业园的孵化链条,组团发展打造成为温台地区临港经济发展新高地,做优势突出、项目精尖的产业港、工业港。

 (八)文旅产业孵化集群。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整合文化利用资源,集聚产业优势,推进文旅产品服务开发差异互补和分工合作,加速推动 xx 度假区、xx 村康养项目、(国际)研学营地,荆山文旅开发项目等文旅项目健康发展。总投资 xx 亿元打造 xx 二期,建设冰雪乐园、航空馆、水

 世界、度假酒店等项目。利用光影互动、全息投影等方式,打造集山水游览、文化体验、养生运动、科技体验为一体的 xx 景区。推进旅游休闲产品的开发,打造浙南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科技大咖交流集聚地。

 同时,大力培育育苗育种、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孵化集群,系统构建 xx 产业大孵化集群。

 四、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推进现有平台提质扩面增效。对现有科创平台开展绩效评价,分门别类进行处置提升。引入市场化机制,对绩效评价差且整改不到位的科创平台,采取转用或终止合作等措施,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共用、绩效提升。通过整合提升,对我市与高校院所共建的研究院,根据其目标任务、服务成效,引导相互合作共建,整合功能相似的平台。通过效能提升,扩充服务内容,提升功能效用,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技术支持。支持孵化基地导入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便捷化、高效化。通过服务提升,支持孵化基地建设专业技术平台,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不断扩大服务企业的覆盖面。

 (二)培育示范孵化基地。按照“七个一”标准,培育示范孵化基地梯队。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可通过孵化空间打造,腾挪和提升改造一批现有科创平台、小微园、文创园、电商园、楼宇、厂房、老旧市场等,整合盘活一批国有空间资源,新建一批培育孵化基地。支持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创新型领军

 企业利用自有闲置厂房,建设垂直领域专业孵化基地。每个孵化基地聚焦一个主导细分产业,集聚一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或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设立或合作引进基金。搭建一个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一站式专业化服务能力。2022 年重点培育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xx(xx)物联网传感产业园、智能电气互联网创新中心作为示范孵化基地;2023年重点培育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电力科技创新中心(ABCD)、电子信息科技加速器、xx 孵化园作为示范孵化基地;2024 年重点培育互联网+精密模具产业园为示范孵化基地。支持符合认定条件、孵化有成效的基地,创建国家、省、xx 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三)导入优质资源增添动能。引进大院名校资源,支持引进与我市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靶向招引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招引符合本地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团队、科创项目。建设专业技术公共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适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求,提升孵化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试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服务。高标引进运营机构团队,实行孵化基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进有基金投资背景、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支撑、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的专业化运营机构,配备高水平运营管理人员。设立或引进科创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支持培育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创投”服务。优化完善孵化培育链条,对于从众创空间、孵化器、

 加速器成功孵化的企业,优先供地,在工业用地项目评审时给予加分,保障优质企业(项目)在本土落地。

 (四)强化成果转化落地。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创新“人才创业贷” “人才创业险” “人才科技贷”等,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项目孵化培育提供金融支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支持高能级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股权化,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并产业化。围绕产业细分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各孵化基地靶向招引链主型企业,并带动入驻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项目)。用好人才“安居乐业”xx 条意见,深化人才项目“双招双引”,鼓励国内外顶尖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团队来乐创办企业,支持xx 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回乐创新创业。

 (五)完善孵化配套设施。在孵化基地周边,优化布局城市商业综合体、高端医疗机构、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公寓、品牌商务酒店、城市书房、室内外体育设施,建设便捷公共交通网络,营造良好创业宜居环境。鼓励孵化基地内引进品牌咖啡、特色餐饮,完善路演厅、会议室、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抽调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xx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等单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撑。出台大孵化集群发展扶持政策,在引

 导孵化空间拓展、招引专业运营机构、加快项目转化落地、支持技术平台建设、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大科技金融支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激励创建示范孵化基地和省级以上孵化器。

 (三)强化考核督导。将大孵化集群发展工作纳入对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功能区的年度考核,坚持绩效导向,推动全市掀起大孵化集群建设工作争先创优的热潮。

 (四)强化氛围营造。总结提炼全市大孵化集群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案例,推广示范孵化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和活动宣传。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营造全域创新浓厚氛围。

推荐访问:孵化 集群 行动计划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