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全文)

时间:2022-06-20 10:50:07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全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5篇

【篇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加强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

李昊伦

  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更需要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因为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我国只有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更加平衡、更为充分的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在新时代的新需求。

  各级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充分体现。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法律赋予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重要权利,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人大代表中汇集了各级领导干部、行业专家、先进工人和农民等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代表着广泛的民意;
代表意见建议是群众所思所盼,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代表意见建议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提高对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着力点,有利于国家机关集思广益,提高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转变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办理好代表意见建议,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通过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和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通过组织代表调研、调查、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并推动解决落实。一要落实好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联系选民、代表联系群众等各项联系制度,促进代表联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化。二要落实好代表小组活动、代表持证视察、提出意见建议、代表向选民述职等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制度,提高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的质量。三要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提供保障和服务,按要求落实代表履职经费,为代表提供政情服务。四要继续抓好“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建立“人大代表之家”管理制度,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探索创新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方式和途径,努力发挥好代表作用。要切实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五要更加重视代表建议交办工作,科学分类、及时交办、合理交办,严格执行代表建议提出和办理工作制度,避免建议“回娘家”、“下基层”问题。六要完善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工委(室)参与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组织开展常委会会议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审议测评,杜绝代表建议办理“被满意”现象,切实提高代表建议解决率,进一步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要大力宣传办理质量高、效果好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典型事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办理工作氛围,使得办理的答复更认真、解决率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实效。

【篇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作者:汤丽丽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0期

        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其文化渊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具体体现为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评判主体四个维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

        关键词:习近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和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果,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探索、艰苦奋斗的历史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实现了国家从独立到富强、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要由人民来续写。只有同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如何凝聚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靠的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回应人民的期待,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根本原则。贫穷和两极分化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整体富裕。其二,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归全民所有,落实全体人民对国有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公有制经济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是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要求,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其三,人民群众是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者和享有者。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同时,只有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利益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朝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篇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报告中提出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如今对这一需求的理解也需要有新的把握。这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求,还包括对社会公平等方面的需求,而后者也是让人民群众产生获得感的重要维度。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应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其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三,促进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第四,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步伐。最后,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放宽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入竞争机制。

更加公平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加大教育投入。其次,建立和完善对困难群众的资助体系。第三,以制度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如完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坚实保障。

更加公平健全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明确建制理念,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制度模式;
二是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增强土地的保障能力与发展土地外保障相结合,逐步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
三是合理确定支付水平,相对降低支付起点,相应扩大覆盖范围;
四是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形成法治化、规范化和高效率的社会保障运行管理体制。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主席在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公正司法,要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合理有关,必须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着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公正司法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依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核心概念。

【篇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1.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课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纵观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们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水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2.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脊梁。回望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水远是小学生。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3.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到那时,“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进入新时代,我们走上了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强调,“我们追
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们党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没有发展,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

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同时,还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更加充分体现出来,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格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展示出来。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
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4.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宜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要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坚持走群众路线,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
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溶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篇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重大意义 内涵 坚持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要义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