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

时间:2022-06-21 08:15:06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5篇

【篇1】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插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

摘要:在儿童时期,插画作为孩子最能接受的传播媒介之一,非常广泛的分布在杂志、书籍、新媒体等我们所能见到的介质上,插画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方式,也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本文着重分析插画在儿童所接触的途径中的应用,其教育作用以及缺点与不足,并分析其影响。

关键词:儿童插画 应用 影响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插画属于绘画艺术,因此插画艺术的许多表现技法都是借鉴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插画是运用图案表现形象,本着审美与实用相统一的原则,其宗旨是尽量使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从某种意义上讲,插画是应用广泛的绘画形式。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针对儿童的插画,多用在儿童杂志或书籍,比如封面、童话书的内页,颜色一般较为鲜艳,画面生动有趣。如今儿童大都比较喜欢动漫卡通类,再者就是3D和手绘类,大都不太喜欢电脑平面类插图。儿童插画平庸多,精品少,缺少真正能令儿童喜欢的经典形象。中国儿童读物插图问题急需解决,中国儿童读物插图现状有待改进。

一、插画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科书中的插画

首先,教材中插图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和应用课本中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功能的体现。教材插图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儿童时期是处于所谓的视觉年龄的时期。一般来讲,给儿童看的图画要求造型可爱,色彩鲜艳,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因此多采用夸张、幽默等手法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视觉与心理需要,年龄小的孩子游戏需求很大,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好的插画会帮助老师将孩子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其次,教材中涉及的题材极为广泛,在地域上,有中国、外国的之分;
在时间上,有古代、现代的区别,这些都要有明确的景物相伴,而这些景物,都需要插画师的主动查找,否则一旦出现明显的场地错误或历史问题,都会给孩子带来误导。至于场景的截取,应根据不同文体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再次,在低年级的课本中,人格化的插图也经常出现,人格化是寓言、童话、科幻等文艺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将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比如小蜜蜂的勤奋,蜡烛的无私等等。人格化的处理也符合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在儿童的眼里,世间万事万物,不论是花草鱼虫,还是小猫小狗,都和人类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它滋润了孩子们的心境,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追求美的理想,体验生活的美好。插画师应理解孩子并同孩子一同进入童话世界,在作品中以美的、真诚的、友爱的情感去影响孩子,当然,人格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物品添上鼻子、眼睛或给小动物穿上衣服,而是通过孩子的角度去拟人化这些事物。

2普通插画书中的插画

有一个统计,全球销售最多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是《安徒生童话》,第三是《哈里.波特》,其中前三甲里面两本是儿童读物。插画既能充分满足孩子的玩乐天性,又能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把复杂深奥的知识和道理通俗地表达出来。

我国古代也出现过许多用图画来叙述事情的作品,例如被该编成动画的敦煌壁画《九色鹿》和人们熟悉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图画故事。到了20世纪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主张将注意力转向了一直受忽略的儿童。后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如杨文秀的《小医生》、陈秋草的《小蝌蚪找妈妈》都是经久不衰的佳作。现阶段的插画书做工越来越精致,内页也采用很高档的铜版纸,有些甚至采用“撕不烂”技术,封面或包装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内容虽没有本质的提高,可价钱却高的离谱,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多次再版只是局限在外表做文章,但也不乏精品,比如有“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美誉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绘版系列丛书,之中就有一本《猪八戒新传》,这本书内容是就是将旧故事新编,不仅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其插画十分精彩。该丛书形象统一,里面还有一本《神笔马良》,其文字内容虽然是古代的故事,但是非常漂亮的插画吸引了广大的读者,这样不仅推广了书的内容,而且还将我国古代传统的优良品质发扬光大了。

3绘本插画

现在国内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到儿童绘本上来了,致力与对儿童绘本的推广。太晚著名儿童回本编辑兼创作者郝广才说过:“阅读时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连环漫画相比,后者好比是传统舞台剧,读者只能在一定角度用全中景去看,会产生极大的距离感。低幼图画书却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一部电影,它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二、插画在教育中的影响

伴随心理方面的日渐复杂化,孩子可能遇到许多曾经不曾遇到的困惑,诸如“死亡”、“性”等都是让成人比较忌讳,而儿童却必定要经历的寄售心理问题,在成人采取回避态度的同时,很可能反而会给儿童造成强烈的不安感与好奇心,这让儿童更需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只晓的方式又不能过于激烈,以免给儿童造成心灵的创伤。

在纸质媒介上,插图一般是起辅助作用,那么,插图与文字的配合就极为重要,一般好的插图故事,其文字的编排也非常讲究。如何将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的最为优秀,在孩子阅读的效果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因此,插画师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看的内容就一定要有空气感,要用图画来进一步引导孩子阅读文字,来带动孩子了解故事或文章的内容。

此外,插画对儿童的影响还在于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国外研究表明,儿童在看儿童图画书时会常常开始自行编造故事内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首先,故事内容超过了儿童的知识经验范围,因此,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故事进行理解;
其次,故事内容超出了儿童所承受的情绪范围,或者儿童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故事内容,于是开始自行想象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也就是说,插画与文字的配合可以激发儿童创编股市的欲望,虽然这种创编可能与故事本身内容不符,看似有违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针,然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不符将会伴随儿童知识经验的增加与理解能力的变强而逐渐消失,但儿童的想象能力却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篇2】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教育中,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在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心理推动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

一、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三十多年前,我在舒兰市的一所中学任初中二年级的代数课教师,并兼任班主任工作。我充满激情的教学方式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支持,我热情而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们的拥护和崇拜,上我的课时,学生们总是充满了期待。一个学期下来,到期末统考时,各校窜监考,集体评卷。全班学生及格率百分之百,优秀率百分之九十多。同年段同科的老师对我取得的成绩既羡慕又充满了好奇,有的教师干脆直接向我取经。我很真诚地告诉他们不是我的教学方式有多神奇,而是学生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校长、校务主任让我写一篇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我便把怎样和学生交流、交心,对学生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学过程写了出来,中心就是情感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动力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效果就彰显出来了。

二、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

我初中曾经教过的一位女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头一个学期期中考试后,我收到了她的来信。当我拆开信后没有象预想的那样,看到她步入高一级学习殿堂的踌躇满志,满篇都是她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迷茫和惶恐。初入高中,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时候的学习钻研劲头也消失殆尽。我接到信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不可能是她自己主观不努力导致的。据我所知,她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孩子,莫非是师生间的交流不够,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唤醒?这可是个大问题。想到此,我便提笔给她写回信,鼓励她大胆地和老师交流。这个学期期末刚放假,她约几个同学来我家看我。一见面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报告:“老师,你真神了!我看了你的信后,就按你说的去做了----主动接近老师,和他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一来二去,我就觉得师生之间有一种亲近感,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上来了,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去问,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对数学老师敬而远之了。”我说:“对!师生之间的情感很重要,情感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动机。”这个女学生高中三年来一直坚持和老师的主动交流和沟通,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到清华大学核物理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同时与非智力因素的其他方面,如理想、信念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情感可以调节这些因素的发展,情感具有多种功能。在个性发展过程中,情感起着侦查机构的功能,监视信息交流,唤起主体信念的追求。列宁也曾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三、情感具有德育的功能

情感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它不仅是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道德行为和意志发展的内部动力。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在班级管理方面,这一点尤为突出。

几年前,我接手了一个出了名的差班,即将作为班主任,一直把他们送到小学毕业。这个班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孩子很任性,不守课堂纪律、破坏班级公物,对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十分担忧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决心要从思想上改造他们。我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和他们的家庭状况,解决他们的思想根源问题。渐渐地我发现他们有了微妙的变化,从原来的装相变得更加真实了。我又试着耐心地和他们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他们内心很渴望别人接近的,我很快就和他们成了好朋友。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彻头彻尾地发生了改变。他们的自律能力提高了,变得爱班级了,还能主动管理班级,成为老师管理班级的小帮手。这种转变是情感起了作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学习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初中毕业后,竟有是百分之五十的同学考入了市里的重点高中。

以前,有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跟我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时说:“对于学生,我的感悟是:小学生得逼着学、中学生得管着学、到了高中他自己就知道学了。”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并非得逼着学。教育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各项行为也就自觉了。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

【篇3】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179-01

摘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将大大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将使学科教学发生巨大变革。

关键词:多媒体 新型的教学模式 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也技术突飞猛进。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将大大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将使学科教学发生巨大变革。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我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与语文老师合作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

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历史年代久远,又饱含激情的文章,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以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一往情深的动人的表白,为了祖国,即使把自己燃成灰烬也在所不辞!这是何等诚挚而炽热的情怀!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单凭老师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和自己的揣摩、朗读练习,是不够的。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而且在朗读、讲演等方面也起到了最佳的示范效果。

【篇4】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雨花学校 叶崇凤

很多人在谈到教师的职业道德时,更多地是关注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校长们在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的相关理论时,强调得更多的也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和条文,似乎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去越教育教学的“雷池”,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依“本”上课,教师的师德就没有问题。可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却经常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有的老师上课,妙趣横生,口若悬河,枯燥的知识在他旁征博引的讲解中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而融洽;
有的老师上课却如和尚念经,有趣的知识被讲解得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尴尬。有的老师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喜欢他,愿意和他接近,甚至举手投足之间也有意无意地模仿;
而有的老师无论教了多少年的书,却始终无法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空间。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学生喜欢的老师肯定是好老师,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至少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不合格的老师又何谈师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内容之一。

何为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力的表现,力的变化,这“力”包括说服力、感染力、感召力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这些无形的教育影响力中,最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就是人格的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归根结底是人格的影响。换句话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就是在用自己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因此,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就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他的职业活动和生活中的性情、气质、能力对学生产生的极强的吸引力,可包括教师的博学、思维活跃、胸怀开阔、交往坦诚以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严格要求和善解人意、无微不至的关怀等。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少可以表现在智慧的启迪、兴趣的培养、心灵的呼唤和情感的共鸣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对职业的热爱是最好的示范作用。当学生看到你视自己的工作为崇高的事业,全身心投入,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就都有教育作用;
你以自己的事业赢得学生的敬仰。同时,以你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学生盼望上语文课,因为你教他,使他爱学语文;
学生盼望上数学课,因为他欣赏你,认可你,他因此爱上数学……,这就是人格魅力的首要标志。

其次,学生因敬仰老师而热爱学科,又因热爱学科而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教学实际中,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崇敬某个学科老师而对其所教学课产生浓厚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的学生,谁都不能小觑了他未知的将来。

第三,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支撑点、成长点。抓住学生的点,才能与学生沟通,才能用心灵来塑造心灵。

第四,教师要力争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力求情感的共鸣。宋代诗人苏轼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启示我们:只有共鸣,才会有美妙的琴声。同理,学生只有觉得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师生间无话不谈的时候,教育才会达到美妙的境界。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如此巨大,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呢?

一、修身养性。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地通过修身养性积极地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人格魅力的影响是心灵的播种。当学生崇拜自己的老师,从心里觉得应该“像他那样生活”的时候,这位教师事业成就和人格完善才实现了融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个问题时讲到了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的故事。她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
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叔同先生令人敬仰的原因就是他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谦和的人品,一丝不苟的作风,这些通过李叔同先生多年修身养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如幽谷兰香,如日月光芒,令他的学生高山仰止。

二、陶冶性情。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陶冶自己的性情,而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要使自己成为兴趣广泛、性情高雅、知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终身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儒雅之风、学者之韵。此外,有条件的教师还应该走出象牙塔,回归大自然,在壮丽山河中去吸取山川之灵气,日月之精华,以“养吾浩然之气”。这样的教师必然胸怀开阔,心地坦荡,大气凛然,潇洒豪放,不拘泥于睚眦小事,不束缚于毫厘之间,在举手投足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一个胸无点墨、情趣低俗,毫无气质可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是让学生枯坐听讲、味同嚼蜡,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积累学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授人鱼者必先有鱼”,“授人鱼者”还必先会“渔”,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学习必须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断更新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保证自己有“清如许”的渠水,就必须使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当代教育早已不是“一本教材说古今,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模式了。一个不具备现代教育理念、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尝试改革创新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教师。所以,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在于不断积累学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全面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文化,做到天天学习,与时俱进。如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求自己做“五一居士”: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还有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在语文教学中,用名篇佳作去熏陶学生,用好字去感染学生,用铁嘴去打动学生,用好文章去指导学生,用敏感而诗意的心去引领学生,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学学生当受益终身,永世难忘。

四、张扬个性。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魅力总是有个性的。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和提升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语文教师可能由于擅长朗读或书法,通晓音乐或绘画,为讲课平添了神采,而使学生痴迷。曾任北京二中教师的潘逊皋学识渊博,被称为“活字典”,他说文解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著名作家刘绍棠少年时代颇得潘老师真传。同时,潘先生秀美的书法也使学生们倾倒,喜爱他的字而爱上语文课的学生不计其数。著名散文作家韩少功曾多年任语文教师,他上课时语言简练,没有口头语,没有啰嗦话,出口成章;
他的朗诵声情并茂,动人心弦。一节课下来就像听一篇优美动听的散文,学生们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听课,怀着美的享受回味。此外,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斯霞等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具有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自成一派而为学生们崇敬、喜爱呢?显然,这样的教师不仅是在讲授语言文字,也是在传播文化。可以这样说,有人格魅力的课是课前令人神往,课上令人陶醉,课后令人回味甚至终生难忘。这样的教学还原了教育的真谛:将知识转化成智慧,使文明沉淀成人格。

《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此外,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实现课程的文化品位,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就要下功夫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依靠充实人文知识,扩展人文视野,陶冶人文情怀,使教学达到令人神往的佳境,使教育真正成为育人的艺术。

【篇5】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读《影响力》有感
在《影响力》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答应他们的要求。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籍,正是这一切的根源。
这场心理学的盛宴,让我从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这六方面,细心思考了其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学生成长发展中以及自身能力提高中的作用。从某些角度而言,我们需要提高这些"行骗能力",如果利用好这六大心理秘籍,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说服力。
对于互惠原理而言,我们总是感觉有责任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回报我们曾经接受过的恩惠、礼物和邀请等,那么微笑、宽容、善良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中国有句俗语:打人不打笑脸,因为人们遇到笑脸的时候是有压力的。
对于老师而言,对学生的微笑,对学生的好,对学生的付出,都会被当作一种恩惠,家长也是如此,所以学生会有愧疚之情,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是没有很好地回报老师和家长的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我们是互惠的关系,他们有责任以认真的态度给予回报。这里并不是说教学是为了什么回报,只是说应该让学生存有感恩之心。
承诺与一致原理有许多可以运用之处,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欺骗自己,好让我们的想法和信仰与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或采取的行为保持一致,这里不得不提到书面承诺。如果让孩子将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

写下来,那么他做到的可能性比他不写下来要大很多,因为书写下来的承诺更容易得到一致性。
一个成功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的,要求每一位销售人员订下一个销售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写在一张纸上,不管这个目标是什么,重要的是你要把它写下来,这样你就有了一个为之努力的方向。把东西写下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所以这样做是绝对必要的。当达到这个目标后,你要再订一个更高的目标而且还要把它写下来,这样你进步一定很快。这或许就是老师经常让学生书写新学期计划、考试后计划以及高考目标的原因吧。强迫学生做什么,效果一定大大不如让他们自己做出承诺。
书面承诺之所以有效,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比口头承诺需要更多的努力。履行一个承诺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这个承诺对许诺者的影响就越大。例如残酷的成人仪式、严酷的新兵训练营,威廉·斯蒂伦曾写道,在他所认识的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中,不论他的精神寄托或政治立场是什么,在经历了这段同甘共苦的日子后,没有一个人不认为那些训练是一个大熔炉,通过这个大熔炉的洗礼,他们都变成了更坚韧、更勇敢、更经得起风浪的人。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起军训时的风吹日晒、高考刷题时的痛苦、那些难熬的夜晚,人的成长必须要经过这些熔炉的洗礼,经得起绝望,才能迎来希望。
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时,没有谁会想的太认真,这就是社会认同。坏的社会认同,带来的可能是连环大学生自杀,而好的社会认同则是榜样的力量,怎么都不敢游泳的克里斯,看到小两岁会游泳的小汤姆,学会了游泳。北京的一所幼儿园将一个英语特别好的孩子免费招进来后,其他孩子回家以后学英语的热情提高了许多。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发挥社会认同的正面作用,班级里的风气将

会越来越好。
很多学生偏科的原因其实是不喜欢任课老师,可见喜好原理的重要性。最简单的喜好就是外表吸引力,所以说教师在学校里的外表形象要尽可能的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要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其次,称赞能够获得学生的喜欢,对于学生的一定程度的肯定,一定程度的宽容,严厉而不苛刻,鼓励而不偏见,这才是一个受到学生尊重、喜欢的老师。
除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喜好外,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这种喜好,事实上,长期在不愉快的环境下,如挫折、冲突、竞争等,接触一个人或一件事,只会使得人们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更加反感,所以有了合作学习,而不是过去那种以竞争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当为了共同利益,学生们必须合作时,他们很快就能团结起来,从敌人变为盟友,甚至相互喜欢起来,获得诚挚的友谊。
对于权威这一原理,中国学生可谓是对权威过度信赖。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过于树立权威,将会导致学生们丧失挑战权威的能力,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日后主动面对问题并独立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问题,其根源在于对权威的不恰当建立和使用。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挑战权威,毕竟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不要去逃避学生的挑战。中国大众也过于在意头衔,其实这是一个缺乏识别能力的表现,真才实学其实重要的多。
短缺原理让我想到了青春期学生们的逆反心理,受父母干涉的年轻恋人或许会发展出更紧密、更深厚的感情,某些东西的短缺会使学生们更迫切的追寻它,比如自由、选择,尤其是得而复失时,会更想得到他。所以不能一贯执行某种原理的父母容易培养出具有反叛精神

推荐访问:试论 教育体系 作用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影响与作用 试论新闻传媒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与作用 新闻教育对新闻传播学形成发展的促进作用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