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全文)

时间:2022-06-18 15:15:06 手机站 阅读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全文)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3篇

【篇1】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站在新起点,要实现乡村振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把勤政为民作为大前提。乡村振兴,勤政为民是个大前提。勤政为民的最大成绩不在于你干出了哪些政绩、打造了多少“盆景样板”,而在于真正能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脸上笑起来,情不自禁给党委政府“点个赞”。

把抓好特色产业作为核心任务。产业发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立足于本地的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和市场动向等综合因素作分析,把握重点,突出优势,科学推进,着力提升产业质效,塑造优质农业品牌。

把推动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没有项目的支撑,就没有提升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坚定项目都是“要下来”“跑出来”的理念,只要是能带动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项目就是好项目,应当全力以赴去争取和呼吁;
要坚持对外招引项目,加强与本地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交流,力争引进更多的优质项目。

把实现文旅共兴摆在重要位置。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乡村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用发现美的眼光,站在游客的角度,去体会、去琢磨,深入挖掘弘扬,搞好策划包装,引入社会资本唤醒盘活这些散落各个村落的潜藏财富。要打好旅游这张牌,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精心打造一批农旅产业园和特色民宿,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强产、以产彰文。

【篇2】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
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篇3】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抓好规划编制,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各部位及自治区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市委、政府积极行动贯彻中央部署,从2017年10月下旬启动相关研究、落实工作,多次进行了安排部署。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如何谋好篇、开好局,是我市乡村能否实现全面复兴的关键问题。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了振兴的路径,那就是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实、管长远的基础,推动乡村振兴,规划责无旁贷。

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不能浮于表面,必须落到基层,形成体系

一直以来,大家对规划都有一些偏见,认为规划就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起实际作用,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受编制经费有限、任务要求不清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成果深度不足,导致规划的指导性差。我市下辖三区两县一市,21个镇、6个乡、284个行政村,市域面积为9025.4平方公里,农村户籍人口59.4万人。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唱出一个调,编制规划是重要保障。为避免出现规划标准不一、不符合实际等问题,我市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必须面上铺开、向下延伸。自去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已经提前着手,启动了《XX市乡村振兴规划纲要(2018-2035)》编制,规划部门多次组织专题调研,深入贺兰县、灵武市、永宁县重点乡镇和部分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乡镇、村两委班子书记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了近年来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群众意愿等相关情况,实现规划编制倾听一线声音、掌握一手资料,努力做到规划编制有的放矢。经过详细调研和收集资料,我市乡村振兴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尊重发展实际,突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不能按部就班,必须与时俱进,突出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中,产业兴旺被各界广泛聚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提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产业发展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乡村振兴不能没有产业支撑。传统的规划编制,更多的偏重于建设区域的空间控制、建设的安排,对产业谋划并没有过多涉及,目前全市27个乡镇均编制了总体规划,但规划中涉及产业布局、谋划的并不多。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市乡村规划编制要打破传统,将规划的关注点聚焦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统筹市域乡村产业布局,结合市域空间、功能布局,落实好县、乡、村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合理调整不同区域发展侧重点,促进产镇村融合联动,避免出现招商企业一哄而上,只重眼前利益等情况,循序渐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二是在规划中融入产业化发展思路。产业化发展是破解低效农业的关键点,规划将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为推进现代农业搭建平台,同时,为我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供新思路。

三是突出机制制度创新。通过规划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三、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不能满足现状,必须提高标准,立足长远

当前我市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村青壮年进城后庄点是否还要保留、老旧庄点新建基础设施还有没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站在市域统筹的层面,用发展的眼光,通过规划来逐步化解。市委提出了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的建设理念,不仅是城市的发展理念,更应该是对乡村未来规划建设的指导,贯彻这一理念,就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来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以往规划编制,大都是出于招商、争取项目解决眼前实际问题的需求,对于规划的长远并没有特别关注,尤其是乡村的规划建设,很多基层政府都认为农村建设投入大、效果少,标准没必要放的太高,但通过基层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只有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没有适合乡村实际的建设模式,不但打造绿色、高端的乡村产业无从谈起,盲目上马的项目更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基层政府的公信力。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就是要按照分类引导,因地制宜发展思路,以“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靠近城镇、多村联建”为方向,以“宜楼则楼、宜建则建、宜合则合、宜改则改”为原则,结合各乡镇不同发展条件,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场所一镇一策,确定镇村形态和发展模式,为后续村庄的建设、产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规划指导。

四、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不能只重建设,必须储备人才,多管齐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我市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不能只注重规划本身,更要将其理解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机遇和有力抓手。通过市县乡村四个层级的规划编制,明确要求各级涉农部门的干部参与进来,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广泛了解相关单位“三农”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大兴调研之风,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求乡镇、村配合设计部门组织群众开展座谈、发放调查问卷,针对乡村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问题,掌握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破解基层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规划编制一上一下,有效的拉近干群关系,同时,让基层干部更加全面掌握乡村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在后续建设中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规划落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规划编制水平高还是低,能否有效落实,间接反映当地干部对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当地干部队伍建设的试金石。

总之,规划部门要改变以往编制规划只是指导建设的传统观念,要建立系统性思维,做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枢纽,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治理提升、人才培养、推进改革等多维度协调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做到多管齐下,才能保证我市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 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